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老子大学论坛 > 查看主题
查看主题

【天爵榜】中学古代名单:‌‌张载、西游记、封神榜、王阳明、增广贤文

addm  2024-06-17  86  0

‌张载、西游记、封神榜、王阳明、增广贤文


张载

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1020年—1077年),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祖籍大梁(现河南开封),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

张载生于官僚家庭,少年时就喜欢读书。除了儒家经典,还大量阅读了佛教和道教的书。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先后任祁州司法参军、丹州云岩县令,后迁任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等。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在弟张戬上书批评王安石而被贬官之后,辞职归乡。随后创建了横渠书院,边授徒边著书,渐渐创立了代表自己思想体系的“关学”学派。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张载返家途中病逝于临潼,年58岁。

张载在《太和》《拾遗·性理拾遗》《乾称》等篇章论及鬼事,以为鬼神之类为阴阳“二气之良能也”,反对独立于肉体之外的鬼的存在,对鬼“不可见其形”和“以无形而移变有形之物”提出怀疑,他的这种气一元论和无神论,在历史上具重要地位。还首次提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概念,认为天地之性源于太虚,“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天地之性是纯善的,气质之性有善有恶,但“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这对宋代人性论有重大影响。张载还著有《正蒙》《横渠易说》《经学理窟》等,后人编为《张子全书》。


吴承恩

道德家、明代文学家


吴承恩(约1504—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居士、射阳山人。祖籍涟水(今江苏省涟水县),后徙居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中国明代作家、官员。

吴承恩十多岁时就以文才出众而享有盛名。嘉靖八年(1529年),就读于龙溪书院,成为“法筵人”,虽才华出众,但多次名落孙山。吴承恩约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完成小说《西游记》初稿,之后继续走科考之路,但仍仕途坎坷,直到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才补为岁贡生,后落榜,在国子监就读。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年逾六十岁的吴承恩终以贡生的资格升为长兴县丞,但在任仅两年便被人诬为贪污入狱,被释放后罢官而去。隆庆二年(1568年),得以平反,应召赴湖北,任荆王朱翊钜府第纪善。隆庆四年(1570年),辞官回乡。约于万历十年(1582年)去世。无后人。

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被列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在出版发行后被译为英、俄、日、法、德、意等十几种文字,为世界所称颂。吴承恩晚年以吟诗作画自娱,还编订了《花草新编》,著有志怪小说《禹鼎记》,可惜原稿遗失,后人将其诗文辑成《射阳先生存稿》4卷、《续稿》1卷。


西游记

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39] [41]今见最早的《西游记》版本是明代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未署作者姓名。 [63]鲁迅、董作宾等人根据《淮安府志》“吴承恩《西游记》”的记载予以最终论定“吴承恩原著”。

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朝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战争以后,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斯(斯瓦希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语言。


许仲琳

明朝小说家


许仲琳(约1560年—约1630年),号钟山逸叟,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明朝小说家。约生活于嘉靖末年,生平事迹不详,相传《封神演义》是由他编辑成书的。


封神演义

明代传为许仲琳创作长篇小说


《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等)是明代许仲琳(有争议)创作的长篇小说,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

《封神演义》全书一百回,写的是武王伐纣的故事。前三十回着重写纣王的暴虐。后七十回主要写商、周两国的战争,纣王凶而自焚,武王夺取天下,分封列国。 [3]该小说,以历史观念、政治观念作为支撑全书的思想框架,掺杂了很多宏大的想象,表现了作者对于仁君贤主的拥护和赞颂以及对于无道昏君的不满和反抗。

明代以后,该书广泛流传,对民间信仰及民间戏曲和民间传说影响较大。该作品中哪吒闹东海、姜太公遇文王、妲己设计害比干、以至神荼郁垒、哼哈二将、混元金斗等故事,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有许多地方戏的剧目、曲艺的唱本、说书的平话,也都取材于《封神演义》。


王守仁

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心学集大成者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又号乐山居士,浙江余姚人,出生于余姚北城(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阳明街道)。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南京吏部尚书王华之子。

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仕于孝宗、武宗、世宗三朝,自刑部主事历任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宸濠之乱,因功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另外两位为靖远伯王骥和威宁伯王越)。晚年官拜南京兵部尚书、左都御史。嘉靖七年十一月(1529年1月)逝世,享年五十七岁。明穆宗时追赠新建侯爵,谥号“文成”。万历十二年(1584年)从祀于孔庙。

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其学以“心”为宗,他以“心”为宇宙本体,提出“心即理”的命题,断言“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倡言“知行合一”说,后专主“致良知”说,认为“良知”即“天理”,强调从内心去体察天理。“阳明心学”后传入日本、朝鲜等国。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清代学者王士祯称赞其“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为明(朝)第一流人物”。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增广贤文

中国明代编写的儿童启蒙读物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增广贤文》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

《增广贤文》从表面上看似乎杂乱无章,但只要认真通读全书,不难发现有其内在的逻辑。该书对人性的认识以儒家荀子“性恶论”思想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会人生。亲情被金钱污染,“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友情只是一句谎言,“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尊卑由金钱来决定,“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法律和正义为金钱所操纵,“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人性被利益扭曲,“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世故导致人心叵测,“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言善恶难辨,“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增广贤文》把社会诸多方面的阴暗现象高度概括,冷冰冰地陈列在读者面前。《增广贤文》绝大多数句子都来自经史子集、诗词曲赋、戏剧小说以及文人杂记,其思想观念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儒家佛家经典,从广义上来说,它是雅俗共赏的“经”的普及本。不需讲解就能读懂,通过读《增广贤文》同样能领会到经文的思想观念和人生智慧。

最新回复

老子大学(共产主义ABC) www.gczyabc.cn  网站地图 红军大学(毛泽东人民讲)
电话:15998980906 地址:中国重庆市南岸区南城大道28号渝南佳苑 邮箱:2418393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