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哈耶克、罗素、爱因斯坦、希特勒
亚当·斯密
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作家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年6月5日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柯卡尔迪(Kirkcaldy),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作家,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
亚当·斯密强调自由市场、自由贸易以及劳动分工,被誉为“古典经济学之父”“现代经济学之父”。
1723年他出生于苏格兰一个海关官员的家庭,14岁考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数学和哲学,并对经济学产生兴趣。17岁时转入牛津学院。毕业后,1748年到爱丁堡大学讲授修辞学与文学。1751~1764年回格拉斯哥大学执教,期间他的伦理学讲义经修订在1759年以《道德情操论》为名出版,为他赢得了声誉。1764年他辞了教授。担任私人教师,并到欧洲旅行,结识了伏尔泰等名流,对他有很大影响。1767年他辞职,回家乡写作《国富论》,9年后《国富论》出版。1787年他出任格拉斯哥大学校长。
1790年7月17日逝世于苏格兰爱丁堡。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
英国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又译为海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年5月8日—1992年3月23日),出生于奥地利的英国知名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广泛誉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及社会思想家之一。
哈耶克的学术生涯主要任教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美国芝加哥大学以及德国弗赖堡大学,他被广泛视为奥地利经济学派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但与芝加哥经济学派关系密切。他坚持自由市场资本主义、自由主义,主要代表作包括《通往奴役之路》《自由宪章》《致命的自负》《自由秩序原理》等。
1947年,哈耶克主持创办了朝圣山学社(Mont Pelerin Society)。 1984年,他获颁英国的荣誉勋爵,以表彰其对经济学研究所作出的贡献。1991年,他获颁美国的总统自由勋章。1992年3月23日,哈耶克于德国弗赖堡逝世,享年92岁。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年5月18日—1970年2月2日),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等。
罗素出身于曼摩兹郡一个贵族家庭。1890年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后曾两度在该校任教。1908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并被授予英国嘉行勋章。1967年组织了斯德哥尔摩战争罪犯审判法庭,谴责美国在越南的政策。1970年在威尔士的家中去世。
罗素不仅在哲学、逻辑和数学上成就显著,而且在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文学等许多领域都有建树。他前后期哲学思想变化很大,早期信奉新黑格尔主义,深信绝对、共相的存在,把数学视为柏拉图理念的证据。后来与摩尔一起叛离了绝对唯心主义,转向新实在论。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物理学家、科学哲学思想家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德语/英语: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乌尔姆市,美国和瑞士双国籍的犹太裔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爱因斯坦获苏黎世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并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同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1933年移居美国,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职,1940年加入美国国籍同时保留瑞士国籍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逝世,享年76岁。1999年12月,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的“世纪伟人(Person of the Century)”。
爱因斯坦的理论为核能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帮助对抗纳粹,他曾在利奥·西拉德等人的协助下曾致信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直接促成了曼哈顿计划的启动,而二战后他积极倡导和平、反对使用核武器,并签署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爱因斯坦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也是批判学派科学哲学思想之集大成者和发扬光大者。
阿道夫·希特勒
纳粹德国元首
阿道夫·希特勒(德语: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纳粹德国元首、总理,纳粹党党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
1889年4月20日,希特勒出生于当时奥匈帝国的因河畔布劳瑙,1914年8月,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9月,加入德国工人党(纳粹党)并担任党主席团委员,1921年7月,成为纳粹党元首,享有指挥一切的权力。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暴动失败,1933年上台成为德国元首。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序幕,1939年到1941年相继占领了欧洲的14个国家,并且把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变为自己的仆从国。1941年6月22日,进攻苏联,之后陷入苏德战争的不利局面。1945年4月28日希特勒和爱娃·布劳恩正式结为夫妇,1945年4月30日下午3点30分,希特勒在德国总理府地下室开枪自杀。
希特勒积极宣扬法西斯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反共产主义、反资本主义、反犹太主义,改组并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试图在欧陆建立以纳粹德国为首的新秩序,力主扩大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间并重新武装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犯下种种罪行,并迫害和屠杀600万的犹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