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个什么东西,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是什么
原创 铁马老言 铁马老言 2023-10-25
文化是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词,经常被人挂在嘴边。我们常听人说:你要提高文化素养。你这人很有文化。甚至调侃地说:你是个文化人。
然而,如果你问:什么是文化?那大多数人会一脸迷惑。确实,虽然经常提起文化,但到底文化是个什么东西,很少有人能说出道道来。
结合历史与社会的习惯,我冒大不讳对文化下一个我的定义:
文化,是人类一切物质的改造、创造和精神的思考、创作的总和。
这个定义未免有点太大而化之,那么我们不妨百度一下百科对“文化”的定义,看与我的定义有何不同,二者是否可以相辅相成?
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
概念
人类传统观念认为,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和传播的国家或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艺术文化、科学技术等,它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知识与经验的升华。
我在下定义的时候还没有查百度,对照看的话我的定义和文化的广义定义比较一致,这说明我基于历史对文化的定义还是比较准确的。
文化是人类物质创造和精神创作的总和,所以文化首先是一个历史概念。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会制造和使用工具。而人类文化的产生,也就是从制造和使用工具开始的。
而人类最早被称为“文化”的时期为“旧石器时代”,这个时代持续的时间很长,从公元前300万年到公元前1万年人类农业的萌芽。那时人类的文化成果非常稀少,就是打造一些简单的石器,中国的北京人、元谋人、蓝田人都是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需要说明的是:旧石器时代地球上还生活着不同的人类,今天地球上生活的人类,只是旧石器时代地球人类中一种“智人”的后代,而其它人种都已经灭绝了。比如“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可能有部分基因遗传了下来。
真正与我们关系紧密的早期文化是“新石器文化”。现在世界上所有文明,都是在“新石器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石器文化晚期已经进入文明的萌芽状态,比如著名的“良渚文化”、“二里头文化”,都已经初步具备文明的特征,考石学家与历史学家往往为他们到底是叫“文化”还是“文明”争执不休。
到了新石器时期,世界上产生了众多的文化“点”,比如幼发拉底河流域,位于叙利亚、巴勒斯坦一带的纳图夫人,在公元前12000年左右创造了纳图夫文化,这也被认为是农业的发源地,也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
几乎同时,在欧洲英格兰南部的高尔夫洞、法国的韦泽尔山谷、比利时墨兹盆地等地区都发现了人类的文化遗址:从壁画到各种日趋精细的工具等。而在公元前12000年前左右的阿拉斯加遗址、墨西哥和美国的大量遗址中,都已经有了人类各种活动的踪迹。这表明,到了公元前12000年的时候,人类已经遍布了地球的各个区域,产生了不同的文化类型,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很多动物和植物开始被人类驯化,比如马、牛、羊、鸡、水稻、小麦等这些今天人类最主要食用和使用的动植物,都在这个时期成为人类的亲密伙伴,这是人类文化的高速发展期,为人类文明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一时期,中华大地上也诞生了众多文化,比较有名的如良渚文化(吴越文化的源头)、三星堆文化(巴蜀文化的源头)、红山文化(夏朝的源头)、龙山文化(商朝的源头)、仰韶文化(周朝的源头)、彭头山文化(楚文化的源头)等。这些文化星罗棋布般分布在华夏大地,彼此既相对独立,又有一定的交流,经过夏、商、周及后来各个朝代的不断融合促进,最终形成了璀璨而经久不衰的中华文明。
图片三星堆文化
著名历史学家苏秉奇先生在《中华文明起源新探》中提出”满天星斗“概念,认为:中华文明是史前不同区系的居民,通过不断组合、重组、百川汇成大江大河,逐步以华夏族为中心融合为一个几乎占人类四分之一的文化共同体——汉族。汉族从一开始就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历史上许多进入内地的少数民族先后与汉族融合,给汉族不断注入了新血液、新势力,得到不断壮大,并团结50多个兄弟民族共同组成伟大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人们经常把文化与文明相提并论,不少人对于二者的概念、区别、联系也是云遮雾罩、不明就里。那么文化与文明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它们又有什么联系?
从时间来说文化产生在前文明产生在后。虽然人类历史上曾经有无数种文化,但进化到文明程度的则寥寥无几。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认为: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21种文明脱胎于两类,其中15个社会与先前的同类社会有亲缘关系。所以人类文明直接由6个原始的社会脱胎而来,它们是:埃及社会、苏㺯尔社会、米诺斯社会、中国社会、玛雅社会和安第斯社会。比如日本文明,他认为“日本从来没有产生过一个独立的文明,占据日本的是来自于中国内地的大陆文明的一个分支。而西方文明,至少融合了苏美尔文明、埃及文明及之后的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而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本身也不是原生文明,只是埃及文明与苏美尔文明的副文明。
文化与文明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文化是社会共同体的产物,而文明是政治共同体的产物。文化产生在前,文明产生在后。文明产生之后,文化与文明是共生的两种物质与精神现象,属于社会共同体的是文化,属于政治共同体的是文明。文化进化到文明一般以文字、金属和城邦的产生为标志,三者具备其二就标志着进入到了文明阶段。
所以,象建筑、绘画、音乐、舞蹈、美食、服饰等这些具有社会共同体属性的物质与精神的成果,属于文化的范畴。而国家、民族、法律、政治制度、宗教(原始宗教是文化进入政治领域后成了文明之一)、哲学等属于文明范畴。有了这个基本的区分标准,我们就会对于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明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当然,二者的分界线并非那么泾渭分明,很多东西很难分辨它到底是文化还是文明,比如文学作品,普遍来说具有文化与文明的双重属性。
但不管是什么文明,如汤因比所言:所有文明样本都是等值的,没有孰优孰劣。如果从短暂的文明史与数百万年的人类史相比,所有文明其实都处于同一时代。比照任何理想的标准,任何文明都没有资格看不起其它文明。
所以,文化虽然是一种社会共同体的产物,但当人类进化到政治共同体阶段的时候,它不可避免地难逃政治共同体的文明烙印,因为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已经后天被人为塑造过了。如英国著名民族史学者安东尼-史密斯所言:民族是一个被命名的、自我定义的共同体,其成员培育了共同的记忆、象征、神话、传统和价值,创造和传播独特的公共文化,并遵守共同的习俗和标准化的法律。霍布斯鲍姆认为:是民族主义和国家创造了民族,而不是民族造就了国家。因而,那些依附于民族的原本属于社会共同体的文化,就必然具有了政治共同体的国家的影子。
美国著名的阿拉伯裔学者爱华德-萨义德对此有清晰的认识:当大多数欧洲思想家歌颂人文科学和文化时,它们主要是歌颂属于他们自己的民族文化或欧洲文化的思想和价值观(这显然是一种文明范畴——笔者注),以区别于东方、非洲甚至美洲文化的思想与价值。这种观点是极端欧洲中心的,似乎其它文学与文化的价值不是低下的,就是落伍的。
于是,当不同文明发生冲突的时候,那些原本属于社会范畴的文化差异、文化交流活动,就不可避免地加持了文明的色彩,使得很多本来很平常的文化差异变成了文明冲突,甚至引发巨大的舆论争议。这些年来,关于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甚至广告模特儿的肤色和外形、用餐具的形式等原本非常简单而纯粹的文化问题也上升到了文明冲突的高度。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在其著名作品《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说:冷战后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文化类同的社会彼此合作,从一个文明转化为另一个文明的努力没有获得成功;各国围绕着它们文明的领导权或核心国家来划分自己的归属。
虽然我们未必要对于不同文明主导下的文化冲突如此悲观,但因着文明的塑造与引导,文化差异正日益成为不同社会矛盾焦点也是不争的事实,值得所有追求和平的人沉思。
今天,世界上依然充满了各种矛盾与暴力冲突,而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不同文明之间的鄙视与敌视,一些其实只是短暂地处于优势地位的文明忘记了历史的错误,自命不凡的认为可以俯视其它稍处劣势的文明,这实在是一种巨大的错觉。所有的文明都自认为中心,视自己为上帝唯一的“选民”,将其它种族的人称为“异教徒”或者“蛮族”,从东方到西方,人类直到今天仍在犯着如此的错误,引发彼此的杀戮,这不得不说是人类文明最大的悲哀。
在人类日益走向全球化的今天,让我们更多生活在更自由、多元、开放而平等的文化之中,增加彼此的理解与合作,强化文化色彩而淡化文明色彩,以社会生活代替政治生活,少一些文明的桎梏,也许是解决冲突的一个可供选择和追求的方向。
铁马老言:一个爱读书、爱跑步、爱胡思乱想的俗人!
参考书目:《历史研究》——阿诺德-汤因比(英国)
《中华文明起源新探》——苏秉奇(中国)
《史前人类简史》——史蒂文-米森(英国)
《枪炮、病菌与钢铁》——贾雷德-戴蒙德(美国)
《文化与帝国主义》——爱德华-萨义德(美国)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塞缪尔-亨廷顿(美国)
《萨满教:古老的入迷术》——米尔恰-伊利亚德(美)
《族群——象征主义和民族主义:一种文化方法》——安东尼-史密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