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图书馆 > 马学资料 > 传统教科书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栏目:传统教科书|时间:2023-11-27 16:40|阅读:196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工网 2023-11-27

  

  原标题: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龙去脉,目的不仅在于证明其真实性,而且在于发掘其时代价值——(引题)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主题)

  

  习近平文化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今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最近,他又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进一步强调:“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那么,怎样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呢?我就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谈一点学习体会。

  

  时代要求:瞄准世界文化发展前沿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了悠悠5000年的中华文明,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路程。万年文化史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中国有条件、有能力、有自信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的。古埃及文明比华夏文明早一千多年,古巴比伦是人们已知的历史最悠久的古代东方国家之一,古代印度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但这三个文明古国现在已经消亡了。中华文明为什么会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断裂的文明?中国为什么会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败下阵来,百年后才浴火重生?这也有文化的原因。闭关自守就是一种虚骄封闭的文化现象,文化的衰落,在几百年后始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凸显出来。

  正是汲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先进分子站在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开启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通过批判孔学,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在中国社会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浪潮。革命文化以五四运动为发端,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从而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基本方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在断代史上,中国共产党习惯上把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文化,称为中国传统文化;把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的文化,称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因为,经历万年沉淀的中华文化,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但从原始社会后期开始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路走来,中华传统文化也受到历代统治阶级的影响。毛泽东认为对中国传统文化要进行理性地分析,概括地说,就是要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这16个字,既提出了对待历史的正确方针,也从认识论的高度明确了正确的思想方法。就是说,对于源远流长的万年历史文化,必须善于从总体上把握主流和本质,分清主流和支流,在那些具有本质意义、能够体现文化主流的重大问题上深钻细研,而对那些属于支流性质和不具有本质意义的文化现象,则采取扬弃的态度。

  在具体问题的把握上,历史留下了数不胜数、千姿百态的文化现象,有些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我们必须善于甄别,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找到其固有的规律性,挤掉“水分”,还原历史真实。这就是“去伪存真”。近年来通过考古发现,在向文明进化的过程中,农作物的驯化具有重要意义。如在江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湖南玉蟾岩遗址发现了水稻遗存,距今约1.2万年;在浙江上山遗址发现了炭化稻米,距今1万年左右。

  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不是孤立的、静止的。我们研究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来龙去脉,目的不仅在于证明它的真实性,而且在于发掘它的时代价值。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天下为公、讲信修睦的社会追求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相通,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与人民至上的政治观念相融,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担当与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相合。”就是在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研究中发现其内在的一致性。从民本到民主,从九州共贯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发展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就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过程。

  

  基本方法:坚持“两个结合”

  

  “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它回答了两个重大问题: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习近平总书记说:“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个回答是从中国历史中得出的结论。它源于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惠民利民、安民富民,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理念;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等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中华人文精神。这些优秀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挑战、勇往直前的无畏品格,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成为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复兴的精神支撑。所以,鸦片战争后,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联合进攻,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历经挫折而不气馁,终于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挽救中国危亡、实现民族复兴的真理。于是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再经过29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理论勇气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哪里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归宿。共产主义事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为人类发展描绘了最为美好的社会蓝图,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最终实现。所以,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设计,分两步走迈向共产主义,第一步先建成社会主义,第二步再实现共产主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就是“两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解决的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问题;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解决的是古为今用的问题,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内涵”和“民族形式”。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伟大复兴道路,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内涵”和“民族形式”,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是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的旧邦新命。它的当前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奠定发达的物质基础、文明的政治基础和文化基础、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础、生态良好的环境基础。

  

  目标导向:实现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就是: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之所以“新”,在于它明确了新的奋斗目标。“文化繁荣”是十七大提出来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这就提出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文化必然率先“繁荣兴盛”的问题。“建设文化强国”是十八大提出来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就明确了要使文化软实力在世界上建立比较优势和重要影响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今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他说:“我一直在思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个重大问题。”这就明确了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发展方向。这三大任务,核心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基础是“继续推动文化繁荣”,确立的目标是“建设文化强国”。中华民族曾经创造的“古代文明”,成就了誉满全球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美名,成就了领先世界的古代四大发明等一系列科技文明,成就了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强国之一的领先地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已经创造出足以改写世界历史的文明成果,并将继续站在世界文明进步的潮头,引领时代潮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就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表现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伟大复兴道路就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王相坤,作者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研规划部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

  来源:北京日报

0
0

赞赏码.jpg


老子大学(共产主义ABC) www.gczyabc.cn  网站地图 红军大学(毛泽东人民讲)
电话:15998980906 地址:中国重庆市南岸区南城大道28号渝南佳苑 邮箱:2418393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