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主义是一个尚未完成的思想。首先,对于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与进步性的解释还有待深化和拓展。其次,社会主义的局限性与风险性,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与研究,理论上还是一片空白。再次,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的理解、解释失于简单与片面,还未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来系统地认识与把握。
二、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充满风险的社会。社会主义不仅要警惕和消解来自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小农意识和千百万人习惯势力的影响、打压与挑战,而且还面临着民主社会主义、民粹社会主义、民生社会主义的误区与陷阱。特别是一些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东西假借社会主义的名义出现,不仅具有极大的欺骗性,而且严重败坏社会主义的声誉并削弱了社会主义的感召力与凝聚力。可以说,社会主义作为矛盾最多最集中、情况最复杂最不容易把握、风险与挑战最大的社会,同时也是最容易遭受挫折与夭折的社会形态。然而遗憾的是,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还是当代的社会主义者,对此都预见和估计不足。
三、社会主义的风险性在于,它对人类社会矛盾的认识是感性直观的,它对人间的苦难与不平等现象,采取的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态度与选择:既然私有制是万恶的,那么公有制就一定是美好的。正是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使社会主义迟迟不能从“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迟迟不能在思维、观念、制度、实践以及人的解放上与共产主义“接轨”。
四、认识并走出社会主义的局限性与风险性,要站在哲学的高度,从必然性、进步性、局限性、风险性、过渡性五个方面和思维、观念、制度、实践、人的解放五个层面上,重新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从而使人们认识到,为什么我们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共产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原因就在于社会主义仍是一种片面、对立的思想体系与社会形态,因此只能是一种过渡性的存在。
五、从思想上完成社会主义,需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找到使其向共产主义价值观转变与飞跃的内在逻辑。笔者认为,为人民服务、公有制和集体主义,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价值理解与追求,构成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为人民服务、公有制与集体主义,既有其产生的必然性与进步性,同时也有其局限性与风险性,并由此决定了这些思想的过渡性质。认识并走出这些思想的局限性与风险性,不仅是走向未来的需要,同时也有现实的紧迫性,应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给予高度关注。
六、从思想上完成社会主义,还需要辩证认识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与历史任务。站在人的角度看我国面临的各种问题,无论是政治、经济问题还是社会、文化问题,其最深层、最核心的本质,乃是人的解放、发展和主体性的生成问题,或者说都不过是人的问题的外在表现。因此,要解决中国的问题,就不能见物不见人、重物轻人和以物代人。只有深入认识和正确处理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与人的解放、发展的关系,才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
七、如何理解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联系上看,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它不仅要为共产主义准备物质条件,而且要为共产主义准备精神条件,即在思想上完成从私有制——公有制——联合起来的个人所有制等一系列否定之否定的认识过程。完成这一历史使命,需要我们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进行双重反思、批判与扬弃,从而使社会主义上升到自否定的高度。否则,人们将很难理解和把握共产主义的原理与原则。
从区别上看,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思想体系:前者是对立的思想体系,后者是辩证的思想体系。这一点,完全可以从公有制与联合起来的个人所有制、集体主义与自由人的联合等概念的区别中得到答案。我们之所以坚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科学性与先进性,理由就在这里。
八、向前看心明眼亮,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就是历史与现实对社会主义的启示。所谓向前看,就是要在理论与实践上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的前进方向与奋斗目标,既不能走“左”的老路,也不能走右的邪路。所谓退一步,就是在肯定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进步性、正义性的前提下,在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下,对社会主义的局限性进行深入反思,从而把对社会主义的评价摆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上。这样,不仅符合实事求是的要求,同时也可以防止因宣传与现实的反差而使自身陷入被动的地位。
胡昌喜
2013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