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图书馆 > 国家的出路

4.3.1 治国良策:不上贤不见可欲,不贵重难得之货

栏目:国家的出路|时间:2023-11-10 21:24|阅读:173

  ‌第三章 治 国

  一 治国良策:不上贤不见可欲,不贵重难得之货

  

  《道德经》三章:“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这是老子《道德经》的治国良策,其实很简单实用的,对当今社会治理很有现实针对性。具体地说:

  第一,文化原则。不以贤能名利为上,而要以道立天下,行于大道,使老百姓不会丧失正确标准而盲目乱争,防止欺下瞒上、弄虚作假、胡说八道。这是一条正确的领导干部的人才标准。在当代中国,就是把理论彻底化的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特别在党务、政府、军队、高校、新闻、国企等单位部门的领导干部中严格执行。坚持“不换思想就换人”,作为服从党的领导的组织原则与政治高压线。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唯贤是用、唯才是举通常被视为美德,被视为一种正确国策,其实是历史错位的严重误读。老子说:“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唯贤是用、唯才是举,只是相对于天下庸才塞道、昏君乱世、国破家亡的情况,人才难得,所以是宝贵的。这种偏重个人才能、不讲社会公德的“极右”,是乱世之才,只有在天下大乱、制造混乱、打击敌人、夺取天下时才用得上。历史证明,“唯才是举”在战争时期和对外扩张过程中是有益的。战争是破坏性的,毁灭对方是目的;扩张是增长性的,掠夺对方是目的。这些贤能之人很有办法,善于不择手段打击敌人,从中获取最大私有利益。因此,极右是邪恶的破坏力量。用于对付敌人是合理性的,用来对付人民群众是灾难性的。

  在和平时期,尤其不能重用极右派,不能用来对付国内人民、对付老百姓。因为它们对人民群众也是毁灭性、掠夺性的;对中央政权也是分裂性的、邪恶性的。在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中,凡是“上贤”,重用极右派、以法家思想为代表的官僚改革家,“其成也快,其亡也速”,无不造成社会官僚主义腐败难禁,与民争利而致民怨沸腾,地方诸侯财货积聚与中央对抗分裂谋反,官僚改革家最终都没有好下场。极右派违背天下道义,主张靠歪门邪道、不择手段侥幸取胜者,秦隋大国强兵,却不可长久,焉有不败亡之理?

  天下最好的人才,当然是“天生圣人孙悟空”,这种善于独立思考、务实求真、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老实人,是每个国家都需要的栋梁之才。党内真懂马克思主义的人不多,有人民觉悟、德才兼备的圣人更少。在现实社会中,要么是忠诚的庸才,要么是自私的贤才,很难有理想务实的圣人之才。原因何在呢?就在于老子的自然大道、“不上贤”理念,没有成为全社会的标准。用一个不合理的主观标准去衡量,不合格的偏才被判为合格,真正的人才反而被判成不合格,更不用说任人唯亲的中国封建特色。众所周知,人才是国家政权的根本,是社会发展的创新动力。要重视天下人才,为什么“不上贤”呢?这个疑问,始终是围绕人类社会没有解决好的人才标准问题,在党内也是一个天大的问题。

  老子说“不上贤”这句话,似乎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国家政策相背离,与大国崛起必然重视人才的历史经验相背离。其实不然。不上贤,指不唯贤能名利至上,这是针对法家思想说的。贤者,能人、名人也。不上贤,并不等于“不上德”。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这说明,上德者必须做到“不德”。所谓“不德”,就是以道立天下,以自然的根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由共产主义这样的社会制度来保障,这样去执政反而有德,对天下百姓有好处有恩德。行于大道的执政成果,积累下来就是天下大德,没有什么担忧的。

  因此,“不上贤”的全面内涵,就是“以道立天下”,德才兼备,以德为主,对于国家人才的选拔要有人民立场这个根本标准。“不上贤”与“以道立天下”、“不以知治国”与“以正治国”是相互联系的,老子并不是反对贤能与知识,而是反对它们的最高领导权。社会发展要讲最优化,圣人本是最好的全才,为什么只用次好的偏才或更差的庸才呢?主要有两个原因,私心私利,认识糊涂。真正的圣人都是老实人,是天下人才中的凤凰。圣人的个人命运,即是国家的共同命运。如果圣人受到国家重用,以实践出真知,则天下大治;如果圣人受到社会排挤,以投票选真理,则天下大乱。

  历史上,法家“上贤”重用极右邪恶的坏人,儒家“上德”重用极左忠诚的庸人。为何老子说“下德不失德”呢?因为“私德”是可以通过克己复礼、弄虚作假、刻意伪装出来的,特别是强调个人诚信的私德,恰恰是名教理学的极左派特色。对于领导人的个人忠诚,不一定意味着对天下人民的忠诚,比如十分糊涂的极左派,与万分邪恶的极右派一样,在私心杂念的作用下,就可能同流合污胡作非为,成为祸害老百姓的狼虫虎豹。这样的“不失德”,实际结果就是“缺德”。

  极右派的法家与极左派的儒家相互反对,其实都是片面的。如果国家领导人偏信重用这种极左派庸人或极右派坏人,对天下人必然会带来灾祸,因而招来天下人的反对,使人民群众离心离德,后果可想而知。毛泽东在文革中重用有私心的极左派,邓小平在改革中重用谋私利的极右派,他们在社会上所干的全部坏事,都被看成是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罪过。因此,毛泽东、邓小平用人不当,也是有历史责任的。老百姓深受其害,天下人怨声载道,辱骂领导人、咒骂共产党,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谁让你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呢?对此,是“以德报怨”拨乱反正,还是“以直报怨”依法治国,或者“装聋作哑”不理不睬,考验着新一代国家领导人的人民立场与政治智慧。

  只要坚持“以道立天下”,“以正治国”,真正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一切工作,包括全国人才工作,德才兼德的人才问题就不再是个问题,它们就会象雨后春笋一样生发出来,成批量地产生出来。当前,应该切实选拔重用德才兼德、又红又专的老实人,出任不同单位部门的主要领导岗位,放手让他们在重要的关键性领导岗位上锻练成长。在一些副手或次要的岗位上,可以选用一些德才不足的能人偏才和忠诚者,但必须“控制使用”。就是说,要让老百姓有权有条件来监督各级官员,措施要到位;中央对于违法乱纪的官员惩办要有力,处理要及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主,完全站在人民立场上,选择重用那些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的老实人。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缺德官员相互争夺,才能防止坏人滥用公共权力与民争利以权谋私,这就是“不上贤,使民不争”的本意。

  当然,“以德为主”必须防止极左化,绝不是强调个人私德,而是强调天下公德。在大多数情况下,公德与私德不能两全,我们党的优秀干部,大公无私、一心为公,都是强调的天下公德。一些庸才却以私德为标准,抱怨和攻击毛泽东、邓小平这样的领袖言而无信,比如现在一些地方的干部选拔,也以个人私德为标准,以忠诚于某个领导人或社会名声为标准,而不考虑其为人民服务的立场意志与能力才干,事实上又是误入歧途。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谦谦君子,喜欢空喊忠君爱国的口号,能力才干皆不足,也难以做成天下的实事。

  老子说:“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极右的法家为者败天下,极左的儒家执者失天下,历史上的文革和改革都存在根本弊端,难以持续。如果不能摆脱极左极右的干扰,不能尽快实现拨乱反正,不能使科学发展观理论彻底化,不能复归于天下道义与人民立场,不用多久中国就会国将不国,亡党亡国就在所难免。因此,不唯私智,不唯私德,才是老子“不上贤”的全面内涵。不上贤,就是要防止极左极右思潮的干扰,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实践价值。

  第二,经济原则。不要看重难得奢侈的奇珍异宝,而要重视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使百姓不会因为贪慕虚荣和饥寒不足而做盗贼。这是一条正确的领导干部的务实原则。老子说:“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这句话表面上容易理解,而含义却非常深刻。

  所谓“难得之货”,就是指各种高消费的奢侈品,比如奇珍异宝、私人飞机、别墅汽车等,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上之所好,下必趋之”,在上者不爱好这些奢侈品,全社会就不会奉行消费主义,老百姓就会注重自食其力诚实劳动,就不会争夺那些不实用且价格昂贵的东西。这样一来,老百姓就能得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天下太平。反之,老百姓喜欢奢侈品、全民奉行消费主义,而财力不足以支付帐单,靠诚实劳动的发财太慢,就会想着去做各种各样的盗贼。比如欺世盗名、敲诈勒索、撬门入室、拦路抢劫、打劫银行、杀人越货、贪占公款、行贿受贿等,无所不用其极。因此,天下人重视那些奢侈品消费,就会带来社会不良风气,产生诸多犯罪问题,这是国家政策出现重大失误,与政府指导思想的误区有关。

  当代经济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真正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确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可持续理念,坚决纠正“取之于民,用之于私”的错误理念。中央政府要按照全国统筹原则,组织从事资源、能源、农业、工业等生产,不以赢利为目的,全部利润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而确保就业、产品数量、质量与安全;要坚持正确的宏观调控的铁腕措施,把“人民满意、人民有利、人民放心、国家安全”作为新的政绩标准,要把地方政府从当前的圈地运动、政绩工程、房地产、汽车业、私有化、非公企业、出口经济等乱作为中解放出来,要敢于合理利用政治手段,尽快回到“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补充的人民立场上来,回到科学发展观的拨乱反正、转变经济方式的时代要求上来。“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要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留一条活路。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的倒行逆施,根本违背科学发展观的乱作为,已经严重危害到党、国家、人民群众的根本安全,激起了全国人民声讨与反抗的怒火,关键在党,责任在党。中国共产党绝不能做祸害人民、民族、历史的千古罪人。

  第三,政治原则。中央要下决心不要软弱,执政无力或不当作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都是有害的,要从严治吏,善待百姓。这是一条正确的领导干部的维稳方针。老子说“不见可欲,使民不乱”,这句话理解不难。“可欲”,就是可以去做的不正当事情,为所欲为。做了坏事不受惩罚,违法犯罪没人追究,这样一来,社会的价值标准与行为准则,就发生混乱甚至颠倒了,天下人就会失去正确的行为准则,就会自行其是,为所欲为,天下大乱,社会就不再有稳定。

  治国先治吏,要从严治吏。官员是政府的形象,是社会风气好坏与社会动乱的晴雨表。对违法乱纪的官员乱世用重典,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坚决彻底根除司法腐败,必要时中央可以动用军队,完全重建公检法司队伍,绝不能让犯罪分子心存侥幸。没有官员保护伞和贪赃枉法的事情发生,老百姓就不会受贪腐黑恶陷入混乱,不会酿成社会动乱。只有坚持正确的道义标准和行为准则,善于正确运用党领导下的群众运动,与人民专政相结合的方式来反腐败,特别是对于知法犯法的公职人员,一定要坚持从快从严从重的原则,直接罢免职务,依纪依法问责,及时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没收其一切违法乱纪的社会所得,让他及其利益相关者付出最沉重的代价。

  善待百姓,就是要防止地方官员扭曲利用中央政策,祸害老百姓,嫁祸党中央,当出现“官民冲突”时,宜以百姓利益为重,从严治吏,如同当年的红军队伍一样,要做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群众的利益秋毫无犯。善待百姓,绝对不是对老百姓行为纵容不究、善恶不分,对弄虚作假、坑蒙拐骗、谋财害命、危害人民健康、危害国家安全等祸害及犯罪行为,也要从重从快坚决打击。

  因此,无论官员还是百姓犯罪,都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用群众运动与人民专政相结合的办法,坚决杀掉一批危害极大的邪恶坏人,以教育和挽救更多的官员和百姓。只有这样,才能重建中央权威。只有治国有道,爱民有德,重拳惩恶,锄奸立威,才能做到震慑腐败犯罪,保证社会和谐、安宁有序。消除司法不公,是消除社会腐败的第一道关口。要想消除社会腐败,必须加强政治纪律,坚决让一切违法乱纪的领导干部下课,绝不手软。这就是老子“不见可欲,使民不乱”的重要启示。

0
0

赞赏码.jpg


老子大学(共产主义ABC) www.gczyabc.cn  网站地图 红军大学(毛泽东人民讲)
电话:15998980906 地址:中国重庆市南岸区南城大道28号渝南佳苑 邮箱:2418393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