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图书馆 > 朱云川文稿 > 国家的出路

4.1.4 当其无有:有之结构以为利,无之功能以为用

栏目:国家的出路|时间:2023-11-10 21:13|阅读:179

  ‌四 当其无有:有之结构以为利,无之功能以为用

  

  《道德经》十一章:“三十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燃埴而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三十辐同一毂做成的车轮,不是方的也不是扁的,而是圆的,它不在于虚与实的结合,不在于虚空的妙用,而在于车子需要车轮的滚动这个功能与相应的恰当结构。烧制陶土做成器皿,功能与结构恰当结合,就能实现陶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比如,酒杯和酒坛都有虚实,但功能不同结构不同,内在功能决定物质结构。开凿门窗,太大不行,太小也不行,保持其功能与结构恰当,就能满足一间住室的需要。

  当其无有,就是指恰当地做到内在功能与外在结构相结合,通过一定的外在结构合理地实现其内在功能。不是指结构上虚空与实体的结合,更不是单指虚空部分的妙用。因此,功能决定结构,目的决定手段,这是自然法则。比如,鱼用腮呼吸,人用肺呼吸,腮与肺结构不同,但呼吸功能一样;人类用嘴喝水,大象用鼻子喝水,嘴和鼻子结构不同,但喝水功能一样。正如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形的手段是便利,无形的目的是用途,两者恰当地结合在一起,就是“当其无为”的合理内涵。

  然而,历代国学大师几乎都把“当其无有”,理解成“当它虚无、没有、不存在的时候”,结果出现“虚无的就是实有的”、“没有的就是有用的”、 “空洞的就是好的”、“不动的就是对的”等荒谬观念。稍有一点正常逻辑与自然常识的人,都看得出这是胡说八道,圣人怎么这样胡说呢?这些大师们辩解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是常人不可知的,只有自己和鬼神知晓。正是传统观念中对老子思想的类似曲解,使得毛泽东生前始终没有读懂老子《道德经》,使中华民族在六十年前又一次错过了实现天下太平的良机。因此,准确理解老子思想中的字词概念,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仅以最具代表性的“无”与“反”两个字,证明传统观念对老子思想的误读之深、祸害之大,以帮助读者认识老子思想的本来面目和真实功用。具体地说:

  

  (一)关于“无”的概念

  

  比较“无”、“弗”、“不”概念的差别,对于读懂老子《道德经》思想是有益的。

  第一,“不”指全部否定。所有的一切都不要做,不会出现某种情况。所谓“不为”,就是什么都不做,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也不做,结果就是自我封闭、主动放弃、与世隔绝,不能融入社会群体,如冬天的寒冷一样,因为缺乏社会资源而辱没自己。“祸莫大于不知足”,就是这种情况的表现。把“无”误解成“不”,就会陷入以佛解老的误区,必然是好说空话、大而无用、无所作为、闲谈混世、忽悠天下人的结果,这也是墨家不认同《道德经》、杂家轻视老子思想的原因。有人说“有所为,有所不为”,事实上是缺乏统一标准的,是实用主义的错误观点。

  儒家常讲“有所为,有所不为”,错在哪里呢?错在缺乏合理的自然标准,不具有真正的科学操作性。把“无”误解成“弗”,就会陷入“以儒非老”的误区,该做的事不去做,肯定不行。圣人不会重复犯错误,还不够,必须有所作为,要取得现实社会成功,不能回避正当的竞争。国家领导人怠慢天下人心、贻误发展良机,就是犯下的天大错误。任何理论都必须有助于事业成功,才算有用的;如果无助于事业成功,理论再好也是没有用处的。儒家以名利为标准,主观随意性大,追名逐利,沽名钓誉,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难以真正持久与成功。

  第二,“弗”指主观否定。对于那些容易诱惑人犯错误的事情,要注意回避不要去做。所谓“弗为”,就是坏事不能去做,没有好处的事情不要去做。比如违法乱纪、损人利己、骄傲自大、自吹自擂等事情,做了招人讨厌容易失败,对自己也没有好处,所以不能做、不要做。老子二十三章说:“自视者弗明,自见者弗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自以为是容易走入偏见,自我表现容易被众人踩压,自我吹嘘做出成绩也没有功劳,自我骄矜看不起别人者,没有机会成为群众的领袖,都是对自己都没有好处的事情。所以那些有私心杂念的人,趁早赶快打消这些错误念头,不能去做也不要去做。

  第三,“无”指超越否定。不是不竞争,而是善于竞争;不是不做事,而是要做大事。所谓“无为”,不是不要作为,而是不乱作为,要服从天下道义、顺从自然规律去作为,为天下人的事业去奋斗。因此,老子的秋天无为,不同于佛家的冬天不为、墨家的春天有为、法家的夏天无不为。不为是“以佛解老”的空谈观点,有为是“以墨非老”的片面观点,无不为是“以法误老”的乱来观点。

  所谓“无私”,不是不要私利,而是把满足天下人的私利作为自己的目标,把自己的私利放在天下人的后面;带领天下人去实现他们的私利,也就实现了自己的利益。不为自己私利去作为,而为天下人的共同利益去作为,就能得到天下人的支持和拥护,客观上就能达到自己有所作为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利益。钱学森家族有一本《钱氏家训》说:“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正是这样的天下道义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可能。

  所谓“无事”,不是不要做事,而是要善于做事。其实,天下人的日常小事,就是国家的大事。不是为自己去做私事,而是为天下人的共同事业去奋斗,才能取信于天下人,成为人民群众的领导者。只有为天下人认真做事,正确做事,才能得到天下人自动自发的支持,天下事业才能省心省力、顺利成功。“功成事遂,而百姓谓我自然!”

  老子提出“无为而无以为”,无为而治的结果就是天下太平,一切事情顺理成章得以实现,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在上者去有所作为。法家常讲“无为而无不为”,表面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实际上什么坏事都敢做,为满足私心私欲而胡作非为。法家不尊重客观规律性,只强调主观能动性,主张人定胜天,反对顺天应人,凭着长官意志蛮干乱来,只能是说一套做一套,多干坏事,少干好事,弄虚作假,不干实事。事实上,老子《道德经》说“静胜热”,就是“无为”对“无不为”的战胜,就是对法家“无不为”、“妄作凶”异化思想的根本否定。这就是老子“无为”与法家“无不为”思想的区别。

  因此,准确解读“无”的概念,是打开老子《道德经》思想宝库的一把金钥匙。比如,无名与有名、无欲与有欲、无为与有为、无争与有争、无事与有事、无用与有用、有道与无道、有德与无德,这些概念贯穿于全书各章,准确理解它显得尤其重要。

  

  (二)关于“反”的概念

  

  在老子思想中,“反”通“返”,不是反对、对立的意思。主要有三种内涵:

  第一,返回根本,复归自然。比如,老子说“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在抽象概念上,大道具有普世价值,具有广大的普遍共性,共性就是从个性差异消逝;从个性差异中消逝,就是要远离事物的现象表面;远离现象表面,就是返回万物的本体。实际上,这就是科学抽象的方法。科学理论要具有普遍性,必须消除个性差异,远离现象表面,返回万物本体。用个性代替共性、用现象代替本质、用方法代替本体,都是错误的观点。

  老子说:“执而盈之,不若其已;短而允之,不可长葆;金玉盈堂,莫之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人生幸福的根本在于真实自然,而不在于利益多少。利益是保障幸福的工具,而不是幸福产生的源泉。事实上,穷人也可以感觉幸福,而富人不一定能感觉到幸福。特别是非法获得的不当利益,反而会成为实现人生幸福的巨大障碍。“货悖而入者,必悖而出。”只有真实自然,诚实劳动所得,才能获得长久的人生幸福。

  当今社会,由于私有财产对人的异化太久了,人们普遍失去了幸福感。唯一的源泉,就是返回自然。人类思想必须返回自然根本,才能得到幸福快乐的真实感知。人类实现幸福的方式有很多,包括人的复归,道法自然,自我解放,捍卫真理,扶弱济困,见义勇为,爱护朋友,和睦家人,对社会和他人有实际帮助,对人类幸福做出实际贡献,创造财富,创意人生等,都是获得人生幸福的途径,这也是共产主义者的的幸福观。

  平时生活做事要以自然为准则,就会产生出一种幸福感。爱其所爱,恨其所恨,不做伪君子,也不做真小人。要做一个有自然道德的真人、好人、自然人,做一个有劳动、人格、尊严的人民,要主动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真诚地与人民共享快乐幸福。这样才有真实的成就感,哪怕日常生活中的一点小发现、小改进,说几句激励人心的温暖话,做几件利人利己的大好事,也可以让你让大家发出舒心的微笑,打破沉闷,振奋精神,为生活增光添彩,这就是自然的生活法则。否则,就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人为什么而活着。

  第二,纠正错误,拨乱反正。当社会思想发生严重的两极震荡时,就是天下大乱的时候。只有始终坚持天下道义,以人民为主体,天下极左我独右,天下极右我独左,才能纠正时弊,力挽狂澜,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这是一种始终保持党和人民主体的动态平衡,有左反左、有右反右、实事求是的正确态度,不同于那些投机“做政治上的反对派”的极左极右思想。做反对派的基本逻辑在于,当执政党立场政策错误时,反对派或许正确,也可能同样是错误的;当执政党立场政策混乱时,反对派容易找不着北;当执政党立场政策正确时,反对派只有错误。因此,圣人反对极左极右,绝对不提倡做“政治上的反对派”,而是做自然派、守中派、实事求是派。

  毛泽东、邓小平都是实事求是派。毛泽东讲“戒左戒右”、邓小平讲“反左防右”,绝对不是对左右彻底否定,而是纠正极左极右的错误,拨乱反正,恢复中道,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主体利益。“左”是指理智是好事,极左就是坏事,所以要坚持左,反对极左;“右”是指欲望也是好事,极右就是坏事,所以要满足右,反对极右。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返回万物的根本,确保主体的持久健康、快乐幸福,才有生命活力,这是道的行动。弱化万物的极端化趋势,防止万物因强壮而失败,保持可持续发展,这是道的功用。“物壮而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超过其自身的自然需求,万物过分强壮不是好事,必受其祸害。这里,“有生于无”的两种解读:一是指自然事物,万物产生于天地之有,天地产生于自然之无;二是指社会现象,事物产生于手段之有,手段产生于目的之无。“天下”指社会,第二种解读是合理的,更符合“当其无有”的实践内涵。就是说,社会现象是由具体手段产生的,具体手段是由根本目的产生的。

  想要实现人类的根本幸福,必须从纠正错误、拨乱反正入手。人类生存就必须劳动,通过劳动来实现生存的目的;人类幸福离不开财产,通过财产来保障幸福的目的。人类生存与幸福都是目的,人类劳动与财产都是手段。因此,目的高于手段,重在目的,劳动与财产或多或少,适可而止,要财产更要幸福,就能得到生存与幸福;手段高于目的,重在手段,就会被劳动与财产所拖累,比如过劳死,因过于劳累致病致死;穷奢极欲,财产异化精神变态,反而得不到生存与幸福。前者是共产主义的正确观念,后者是资本主义的错误观念。

  第三,正反相对,对立转化。老子说:“正言若反”,正面的道理,听起好象是反面的,好象处于对立面。“天下之大作于细,天下之难作于易。”实际上,要实现高处、远大的目标,必须从低处、近期的细小的事情做起;实现正面的目的,要从返回根本的手段做起。大小、难易、正反并不只是形式对立,而是一种自然发展与转化过程。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訾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先后相随,恒也。”天下人都知道美好的事物是美好的,那是因为存在令人厌恶的事物;天下人都知道心地善良的人是善良的,那是因为存在心地邪恶的人。由于邪恶压迫,才产生善良反抗,这是符合事实的;不是由于善良反抗,才有邪恶压迫,这是不符合事实的。所以有无相对,有为由无为来产生;难易相对,难事由易事来成就;长短相对,长远由短期来形成;高下相对,高度由低下来增盈;音声相对,音乐由声音来和谐;先后相对,先头由后尾来跟随。这些都是自然的发展规律,始终是取得社会成功的基本法则。

  在历史上,人们只是看到了概念上的相对性,没有注意到顺序上的先后性,容易陷入相对主义的误区。看到好的,就想到坏的,见好事不敢去作为;看到坏的,就想到好的,见坏事不敢去反对。这是一种机械的形式的表面认识,只是一种解释世界的方法,起着自我安慰与自欺欺人的作用。正确态度是,看到好的,想到坏的,须作提前预防,防止坏事的结果出现,防止好事向坏事的转化;看到坏的,想到好的,须努力寻找发展机遇,为好事的结果创造条件,促进坏事向好事的转化。在一定意义上,这就是老子自然主义与庄子相对主义的差别。老子隐于朝,恬淡自然;庄周隐于山,贫困潦倒。不同的思想解读,对于个人命运也是具有重大影响的。正所谓:思路决定出路!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能行之。”行动远胜于幻想,理论必须指导实践。知晓正确的大道,还必须行于大道,通过积极努力去作为,去争取,去落实,才能实现美满幸福、不枉人生。换句话说,机遇出现了,就看你是真想,还是假想,实际有没有能力抓住它!

0
0

赞赏码.jpg


老子大学(共产主义ABC) www.gczyabc.cn  网站地图 红军大学(毛泽东人民讲)
电话:15998980906 地址:中国重庆市南岸区南城大道28号渝南佳苑 邮箱:2418393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