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图书馆 > 朱云川文稿 > 其他文稿

‌朱云川: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论”刍议

栏目:其他文稿|时间:2023-09-30 11:27|阅读:245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论”刍议

  作者:朱云川 [2004-07-01]

  

  当前,随着世界社会主义阵营解体,资本主义再度全球性扩张,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论断再次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拟从人类社会三大基本因素作用方式入手,就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论”作一些探讨,期望能有助于人们摆脱资本主义思想束缚,找出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来。文中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 马克思主义“三形态论”实质

  

  所谓“三形态论”,就是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的人类社会历史的三种形态划分,即“人对人的依赖关系的社会,人对物的依赖关系的社会,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马克思晚年,又提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原生形态、次生形态和再次生形态。”[1]这里,引文提到了马克思主义“三形态论”的两种划分。

  

  对于第一种划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人—他人,人—它物,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样一来,按照其中分别代表着的社会特色,正好说明了“他人”具有政治性的人的因素,“它物”具有经济性的物的因素,“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简称“自主”)具有文化性的生产教育因素。

  

  这里,“他人”和“它物”与社会基本因素政治和经济的对应关系是明确的。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生产教育的对应关系,由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文中的观点可以说明。恩格斯指出:

  

  “由整个社会共同地和有计划地来经营的工业,就更加需要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教育可使年轻人很快就能够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它可使他们根据社会的需要或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教育就会使他们摆脱现代这种分工为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这样一来,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地发挥他们各方面的才能,而同时各个不同的阶级也就必然消失。”[2]

  

  最初的社会形态,不应是指原始社会,因为原始社会应是人对自然界的天然依赖关系的尚未充分社会化的蒙昧状态,是谈不上“人对人的依赖关系的社会”,而只能是第一个阶级社会形态的奴隶社会。当然,马克思关于“最初的社会形态”,实际上是指资本主义“现代社会”以前的全部社会,应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是其中最具人的特色的社会形态。这里,我们仅取其中最具“人的特色”的奴隶社会为代表。

  

  关于“他人”、“它物”、“自主” 的主要社会特色,可分别以古代的奴隶社会形态、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形态为代表。因此,由马克思主义“三形态论”可以认为,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化方向和一般规律。

  

  对于第二种划分,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原生形态按其历史特征因素“他人”,可表示为{人};在原生形态{人}的基础上,因为增加了新的因素“它物”,于是得到次生形态{物};在次生形态{物}的基础上,因为增加了更新的因素“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于是得到再次生形态{自主}。其中,令{人}=“他人”成立,则{物}={人}乘以“它物”=“他人”乘以“它物”,{自主}={物}乘以“自主”=“他人”乘以“它物”再乘以“自主”也成立。显然,这是一种渐次演进的社会历史形态的时间顺序。

  

  可能有人提出异议,第一种划分与第二种划分的“他人”、“它物”、“自主”能否等同起来?另外,为什么{物}=“他人”乘以“它物”,{自主}=“他人”乘以“它物”再乘以“自主”;而不是{物}=“它物”,{自主}=“自主”;或者,{自主}为什么不等于“他人”乘以“自主”或“它物”乘以“自主”。

  

  这里,马克思“三形态论”的第一种划分,是从不同社会特色方面说明的三种社会形态;第二种划分,是从不同发展阶段方面说明的三种历史形态;两者既有不同又互为补充因而是统一的,都是人类社会三种基本模式的历史性说明。

  

  因此,“人对人的依赖关系的社会”,就是“原生形态”,就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就是奴隶社会形态。同理,“人对物的依赖关系的社会”,就是“次生形态”,就是现代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就是“再次生形态”,就是未来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第一种划分与第二种划分的“他人”、“它物”、“自主”是可以相互等同的。

  

  从马克思使用“原生、次生、再次生”三者的逻辑关系看,假如原生形态中包含着因素“他人”,是以因素“他人”为主要特色的形态;那么次生形态是原生形态的历史发展产物,则次生形态也必然包含着旧因素“他人”,同时又包含着新因素“它物”,而且是以新因素“它物”为主要特色的形态;再次生形态又是次生形态的历史发展产物,因此再次生形态中不仅包含着旧因素“他人”和已显陈旧的新因素“它物”,而且又包含更新的因素“自主”,而且是以最新的因素“自主”为主要特色的形态。这就是我们在上述公式中所表达的逻辑思维。

  

  其一,如果说{物}=“它物”,{自主}=“自主”也成立,就是以主要特色为抽象逻辑符号的。然而,它却无法直观说明{人}、{物}、{自主}三种社会形态的时间顺序,是以在社会形态上不具有现实逻辑性即历史事实。其二,{自主}为什么不等于“他人”乘以“自主”或“它物”乘以“自主”,这是由其现实的历史逻辑性所规定的。

  

  当然,就抽象逻辑而言,上述全部组合方式都是可能存在的,但它们具体的社会历史内涵,已经部分超出了马克思主义“三形态论”的范畴;同时,将“三形态论”中的原生形态剖解成三种,在构成“五形态论”的逻辑方面也缺乏同一性说明。显然,马克思主义“三形态论”主要是就逻辑关系而言的,还不能完全说明人类社会具体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环节问题。尽管如此,“三形态论”所指示出来三大历史形态即“他人”型的奴隶社会形态、“它物”型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自主”型的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前后更替,正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化方向和一般规律。

  

  二、 马克思主义“五形态论”实质

  

  所谓“五形态论”,就是我们熟悉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具体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环节描述,即人类社会从古到今分别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包括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3]由于社会主义往往被认为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有人将它作为独立形态排列出来,位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因此,“五形态论”又称为“六形态论”。

  

  当然,对于社会主义阶段独列出来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有自己的看法。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提出了“所谓社会主义者可分三类:第一类是那些封建和宗法社会的拥护者,即反动的社会主义者;第二类是现代社会的拥护者,即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第三类是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者,他们和共产主义者同道”。[4]

  

  在著名的《共产党宣言》中,社会主义文献也分三类,分别是“反动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5]在马、恩心目中,他们只赞同一种科学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其他所有形式的社会主义都在被批判之列。从这种意义上说,科学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是同一对象。马、恩本人是无意将社会主义阶段从共产主义社会形态中独列出来。

  

  我们先来就“三形态论”和“五形态论”关系作一个简单说明。就是说,“三形态论”的原生形态,对应着“五形态论”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次生形态,对应着资本主义社会;再次生形态,对应着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当然,“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或“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也可以勉强纳入到再次生形态范畴内。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为什么原生形态包含着三种社会历史阶段,这种逻辑上的不均衡性意味着什么?社会主义是不是一个比较独立的社会历史阶段,如果是它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区别分别在哪里?本文第一部分提到的几种组合方式的抽象逻辑可能性,它们的具体历史内涵是什么?

  

  按照马克思提出关于人类社会三大基本特色“他人”、“它物”、“自主”的简单组合(暂不考虑排列的实现方式),可以得到8种不同模式。按照组合元素的数量,它们明显地分成四组。其基本组合序列如下:

  

  第一组为0个元素,仅有一种模式:“—”;

  第二组为1个元素,分别有三种模式:“他人”,“它物”,“自主”;

  第三组为2个元素,也分别有三种模式:“他人”乘以“它物”,“他人”乘以“自主”,“它物”乘以“自主”;

  第四组为3个元素,也仅有一种模式:“他人”乘以“它物”再乘以“自主”。

  

  由于“他人”型社会,“它物”型社会,“自主”型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化方向和一般规律,其特色因素“他人”、“它物”、“自主”的社会价值量(相当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三大基本因素,对于社会发展产生促进作用的相对实践价值)也是依次递增的,可以分别用数值0、1、2、3为表征。数值0表征着三大基本特色均不能显现决定性作用的模式“—”的社会价值量。

  

  上述8种模式的社会综合价值量(相当于目前的“社会综合实力”意思)分别为:按简单加法计算0、1、2、3、3、4、5、6;按简单乘法计算0、1、2、3、2、3、6、6。仅就第三组模式即“他人”乘以“它物”,“他人”乘以“自主”,“它物”乘以“自主”这三者来看,无论何种计算,其社会综合价值量都是依次递增的。

  

  根据马克思主义“三形态论”的主要特色,可以知道,{人}=“他人”,代表奴隶社会;{物}=“他人”乘以“它物”,代表资本主义社会;{自主}=“他人”乘以“它物”再乘以“自主”,代表共产主义社会。根据人类社会各大历史发展阶段的具体内涵,也可以对“五形态论”作出对应的中国历史的逻辑特色说明。

  

  其一,根据原始社会是人对自然界的天然依赖关系的尚未充分社会化的蒙昧状态,可以判定模式“—”代表原始社会;其二,根据古代贤能者单纯注重社会经济因素情况,模式“它物”代表“贤者时代”理想;其三,根据古代圣人单纯注重社会文化教育因素情况,模式“自主”代表“圣人时代”理想。当然,后两种社会理想只是表现为两种社会思潮,它们与模式“他人”所代表的奴隶社会相比,其历史形态的现实可能性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它们作为人类崇高理想存在的精神价值,又是任何崇尚“他人”特色的政治实用主义所无法相比的。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是常见的基本国策之一。“学”即文化因素,与“自主”相对应;“仕”即政治因素,与“他人”相对应;两者相结合的社会理想形态,就是“他人”乘以“自主”模式。中国封建社会常见的基本国策,还有“农桑为本,工商为末”。这是重视自然经济因素的农业、手工业的基础地位,而轻视社会化的经济因素工业、商业的发展作用,显然有着轻视“它物”的社会心理倾向。因此,可以判定模式“他人”乘以“自主”所代表的,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形态。

  

  社会主义社会是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高级发展阶段,它必然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他人”乘以“它物”模式。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社会形态上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根据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要求,必然是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教育的文化力特色“自主”;根据社会主义阶段的中心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然是重视发展经济力特色的“它物”;再根据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其社会主义因素表现得比较明显,“知识经济”与“社会主义”在本质表现一致的时代特色,可以判定模式“它物”乘以“自主”所代表的,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这里,模式“他人”乘以“自主”所代表的中国封建社会形态,与模式{人}=“他人”所代表的奴隶社会形态,按组合元素看并不是属于同一组的,其基本组合序列也不是位于模式{物}=“他人”乘以“它物”所代表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以前的。由上述第三组模式的基本序列及其社会综合价值量递增规律可知,模式“他人”乘以“自主”所代表的中国封建社会阶段,是位于模式{物}=“他人”乘以“它物”所代表的资本主义社会阶段之后,又位于模式“它物”乘以“自主”所代表的社会主义社会之前的。其社会综合价值量的递增更加明确地证明,物质经济比较贫乏而精神文化比较“自主”的中国封建社会,在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文明程度上,不是比物质经济比较丰足而精神文化比较病态的资本主义社会低一级而是更高一级。

  

  在中国古代哲学文化中,关于重视“帝王模式”的“他人”乘以“它物”相结合所代表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与重视“天人合一”的“他人”乘以“自主”所代表的中国封建社会形态,两者谁更先进、谁更高级的争论由来已久,可以上溯到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霸道与王道之争”。由于缺乏精确的数学逻辑等科学思维,中国古代的圣贤们没有能够解决好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也同样没有能够解决好这个问题。

  

  究其历史原因,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里,依然残存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初期的“经济决定论”时代烙印。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论”略显粗疏理论中,就埋下了后来者必须认识、避免和克服经典缺陷的重大伏笔。其实,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之后的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依据本国具体实践要求的实事求是发展,从事实上都或多或少地揭示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存在着的这一历史逻辑缺陷。

  

  这就是说,以{物}为特色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直接承接着以{人}为特色的奴隶社会形态之后产生的;在以{物}为特色的资本主义社会阶段之后,和在以{自主}为特色的共产主义社会阶段之前,事实上还存在着“学而优则仕”的中国封建社会阶段和“知识经济”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阶段两种过渡状态。

  

  如果说,在以{物}为特色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之后,全部社会发展阶段都看成是以{自主}为特色的共产主义社会形态部分的话,那么,中国特色的开明封建主义、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自然共产主义,就分别可以看成是中国特色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以{自主}为核心的科学文化教育型社会,是以{物}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的未来社会的共同的根本特色。

  

  必须指出,由于社会主义过渡阶段缺乏必要的“他人”的政治保障功能,“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者”希望使人类社会永远停留在“无政府主义”状态的企图,是注定不能成功的。因为,社会政治制度的确立,是人类社会形态最后最根本的必然体现,要么是以{物}为特色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复辟,要么是以{自主}为特色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胜利,舍此别无它途。就人类社会发展的进化方向和一般规律而言,资本主义社会复辟只能是暂时的偶然性的,共产主义社会胜利是永恒的必然性的。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论断,科学地揭示出了人类社会正确的合理的发展道路。

  

  结束语

  

  当前,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势力扩张,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战争机器正在快速地运转着,携带着核废料的导弹呼啸而下,弱小国家民族的千百万人民的巨大惨痛、饥饿、恐惧与死亡,掩不住帝国主义好战分子在空中按下导弹发射纽的一时快感……全世界许许多多爱好和平的善良人们,不得已之下屡次祭出自己身躯充当“人体盾牌”。历史一次又一次证明,世界和平主义者的任何牺牲,都唤不起帝国主义好战分子已经死亡的良知。困窘的事实迫使人们不得不冷静下来,寻找能够有效制服现代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战争恶魔的制胜法宝,因此,实事求是地探讨马克思“社会形态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创新,注意克服经典理论可能具有的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的缺陷部分,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

  [1][3]转见项启源《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形态演进的研究》,《当代思潮》2001年第2期,第40页。

  [2][4]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23、224-226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同上书,第273-284页。

  [6]朱云川《对恩格斯论经济学的“逻辑的研究方式”的一点认识》,《探索》2001年第2期,第90页。

  

  二OO一年五月初稿

  二OO二年四月修订

  (字数统计:6,390)

  作者按:第一版《初探》发表后,有的读者提出能否去掉文中的外文字母ABC和中括号等,用纯粹的汉字写出来,有的地方还可以深化一些,把一些似非而是的地方说透说清。第二版《刍议》就是一个这样的尝试,但愿能让大家满意一些!

1
0

赞赏码.jpg


老子大学(共产主义ABC) www.gczyabc.cn  网站地图 红军大学(毛泽东人民讲)
电话:15998980906 地址:中国重庆市南岸区南城大道28号渝南佳苑 邮箱:2418393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