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震荡对未来中国二十年的影响
朱云川 [2002-01-04]
近来研究二十世纪中国与世界史,发现恰有二十年“一代人一变”的经验规律出现,这种政治性变动与周期性出现的经济危机具有明显的内在联系,同时也与世界大多数人的非理性思维选择相关联,主要表现为社会阴右的经济自由主义,与阳左的政治民族主义思潮的两极震荡。这里为方便见,我们不妨称政治民族主义为“阳左”,称经济自由主义为“阴右”。按习惯规定,取阳左为正,以+1表示;取阴右为反,以-1表示。两者的作用结果,分别是阳左的“胜、平、负”,以“1、0、-1”表示。
一、近代历史背景
以《中国革命史》(大学教材版)所载资料为例。在1840年以前的清朝晚期,中国基本上与世界没有发生相互作用的实质性接触,是政治极权、经济垄断、文化专制的时期,除了政治因素起着唯一决定作用外,社会经济与文化因素基本上不起什么作用,就是典型的奴隶社会形态。
1838—1839年,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和虎门销烟取得胜利,标志着中国政治势力与西方经济势力的生死较量正式开始,中国政治因素暂居优势地位。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签订了《南京条约》。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签订了《北京条约》。1851—1864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这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从根本上彻底打击和动摇了清王朝的政治极权统治,进而为西方经济、政治、文化新思想的传播准备客观土壤,因此,从1838—1860年,中国的政治因素从顶峰跌落,开始与西方经济因素的强势侵入,共同主导着中国的社会现实。0- 表示从阴右方向趋于0,可称为“前阴后阳”或“右左平”时期。
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机械所”,1862年,李鸿章创办“上海洋炮局”,次年又创办“苏州洋炮局”,以近代军火工业为起点的洋务运动正式开始。这种洋务运动具有浓厚的封建买办性,充分说明了此时中国社会的政治行为远高于经济行为。+1 表示阳左独胜,可称为“孤阳左胜”时期。
1872年,李鸿章创办了第一个民用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到90年代甲午战争前,李鸿章创办的民用工业企业共有20多个。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刺激和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的影响下,在19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产生的。据统计,中国民族资本在1872年至1894年间,共创办了136个工业企业。
这种民用企业和民族工业的产生,表明中国社会行为已经从政治向着经济因素的过渡。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再次失败,签订了《马关条约》,标志着中国政治因素对于经济因素的彻底失败。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侵略进一步加深,国内民族资本主义迅猛发展,1895—1898年间,新创办的企业就有50多家,新增资本超过了前20年的总和。0+ 表示从阳左方向趋于0,可称为“前阳后阴”或“左右平”时期。
1891—1894年,康有为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招生讲学,培养变法维新骨干,同时从事变法维新理论著述。1891年写成并于当年刊行《新学伪经考》,1892年开始撰写于1897年刊行《孔子改制考》,这两本书的出版在思想界引起强烈震动和反响,为变法维新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1895年春天,《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知识界发生了以康有为为代表的“公车上书”运动,第一次较全面地提出了中国资本主义道路的主张。据不完全统计,从1895—1898年,全国各地创办的学会、学堂、报馆共有300多所,其中大多数是维新派创办的。1898年3月,洋务派官僚张之洞写了《劝学篇》,是对抗维新思想的代表作。
1898年6月,光绪皇帝正式宣布变法、实行新政,史称“百日维新”,又称“戊戌变法”。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扑灭新政。尽管如此,变法维新运动之所以发生,实际上标志着阴右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至少在民间和部分官方立场上取得了决定性地位。
从19世纪60年代起,西方传教士以不平等条约为护符,深入中国内地,广建教堂发展信徒,扩张其文化、政治、经济侵略势力,在中国各地恣意横行霸道,胡作非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义愤,被迫害的群众忍无可忍,不断奋起反抗。清朝官吏慑于洋人的威势,总是“护教抑民”,群众只得自己组织起来,同中国的洋奴和教会进行斗争。义和团运动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义和团运动的烈火起于山东,从1899年至1900年,遍及北方,波及全中国。1900年6月,由英、德、俄、美、日、法、意、奥组成八国联军,穷凶极恶地对中国再一次发动侵略战争。由于清王朝执行投降卖国方针,1901年9月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
从1901年到1905年,清政府陆续推行“新政”,以适应帝国主义主子需要,借此练兵筹饷加强其反动军队,企图逃避人民革命的危机。1905年,清王朝派五大臣出国,做出预备立宪的姿态。此后一拖再拖,直到1911年“皇族内阁”的成立,宣告了资本主义立宪运动的失败。清王朝的假“新政”,不仅加重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而且也加深了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激化,从而为彻底埋葬自己准备了革命的主客观条件。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的枪声,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1915年5月,袁世凯同日本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1915年12月,袁世凯复辟帝制。1917年7月,张勋复辟帝制。1918年5月,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失败。因此,从1898年到1917年,中国社会主要是以资本主义经济因素为决定力量的,-1表示孤阴独胜,可称为“孤阴右胜”时期。
二、现代中国历史
1917年11月,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震撼了世界,也给中国革命带来深刻而巨大的影响。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5月,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直接点燃了中国新文化“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正式开端。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是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1925年5月,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发生,彻底暴露了帝国主义的凶残嘴脸,使中国人民再一次受到了实际的教育和锻练。
1825年,孙中山逝世。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8月,受中共中央委托周恩来等人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12月,张太雷等人领导了广州起义。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武装反抗的革命道路。
1931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制造了“九·一八”事变。1932年1月,日本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1933年5月,蒋介石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1933年,一度低落的抗日运动又重新活跃起来。1934年5月,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在上海成立。1934—1936年,国民党蒋介石右派政府坚持卖国、独裁、内战的反动政策,镇压一切抗日救亡活动,严禁发表反昌言论和组织抗日团体。1935年12月,北平爱国学生爆发了轰动全国的“一二·九”运动。1936提11月,国民党在上海制造了“七君子事件”。
1933年10月,蒋介石发动了第五次军事“围剿”。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军事“反围剿”失败,被迫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支主力在陕北胜利会师。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转到了抗日的前沿阵地,中国社会又一次进入民族革命时期。
1936年12月,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该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北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全国抗日战争正式开始。因此,1917—1937年,中国社会是政治与经济因素共同决定的,0- 是从阴右趋向于0,可称为“前阴后阳”或“右左平”。
1937—1945年,中国进入了八年的抗日民族战争时期。1945—1949年,中国人民进入了解放战争时期。1949—195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进入全面建设时期。1950—1953年,全国开展了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运动,并取得了最后胜利。1950—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出兵朝鲜,进行了保家卫国和国际共产主义的“抗美援朝”。因此,1937—1957年的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基本上是由政治因素完全决定的。+1表示孤阳独胜,可称为“孤阳左胜”时期。
1957年,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1957—1958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反右派运动。1958年,中国经济开始了钢铁工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伴随着出现了严重的农业生产“浮夸风”。正是这种“大跃进”、反右派(经济建设派)、“浮夸风”,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1959—1961年,中国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到了巨大损失。
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中国进入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动乱时期。1976年,毛泽东逝世。1978年,中国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开始了中国新时期的“第一次思想解放”。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此进入了中国经济建设派领导的改革开放时期。因此,1957—1977年,中国社会基本上是政治与经济因素共同作用时期,它主要表现为阳左的政治斗争派,和阴右的经济建设派社会主导力之间竞争。0+ 表示从阳左方向趋于0,可称为“前阳后阴”或“左右平”时期。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一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2年9月,邓小平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念。1987年10月,中共中央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989年,北京天安门发生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六四风波”,它的发展过程是由开始时的坚持改革、反对腐败正确方向,转化为后来的反中国共产党、反社会主义的错误立场。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发展进程。1993年11月,《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掀起了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与此同时,由于国内一些人片面理解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国内社会腐败和贫富悬殊屡禁难止,人民内部矛盾不断扩大和加深,政治危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所不断强化。1997年,邓小平逝世。因此,1977—1997年,中国社会基本上是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时期,-1表示孤阴独胜,可称为“孤阴右胜”时期。
1997年,江泽民作了《十五大报告》,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综合实力论,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文化因素提上了与经济、政治两大因素并列的决定性地位,从而为中国特色共产主义理论的提出准备了理论依据。2000年,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党建学说,为即将到来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资源。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WTO,为中国走上全球化发展道路找到了一条可行之路,其中既充满了机遇同时也充满了危机和新的挑战。
同时,新文化因素社会作用和地位上升,将使中国社会逐渐摆脱两极震荡、物极必反的非理性运动发展模式,至少在震荡幅度和对中国社会造成损失的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减轻。对于具有中国新民主文化科学理论新时期的主要任务,将是“反右防左,主要反右”,根本上就是以德治党、依法治国、科教兴国、拒腐防变、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种新时代主要任务的观点和立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戒左戒右”、邓小平理论的“反左防右”、“有左反左,有右反右”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根本弘扬。
如果中国社会在1997——2017的二十年经济政治共同作用时期,坚持经济私有化的右倾资本主义方向不变,就不可能顺利进入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社会形态,也就有可能导致国内矛盾激化,新的政治斗争就会爆发,直至阳左的政治因素在二十一世纪上半叶取得绝对的胜利。
以上历史事实预示着,从1997年到2017年的二十年间,将是一个经济与政治因素共同作用的“前阴后阳”或“阴阳平”时期,可以用0-表示之。紧接着的2017—2037年的二十年,将出现一种很大的历史可能性,就是政治因素再次独占中国社会发展的决定地位,结果是孤阳独胜的“孤阳左胜”时期,可以用+1表示之。
三、历史的政治经济分析
简单回顾一下中国近代史。自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以来,进入近代社会中国社会的发展,就离不开世界形势的大变化。将中国社会彻底推到世界关注的前沿,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从某种意义上说,无疑应归功于东西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四次军事侵略,它们分别是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略北京。
近代中国社会上下,从过去几千年天朝上国美梦中醒来,在历次对外军事失败的切肤之痛中,总结出了一条“落后就要挨打”的朴素真理,首先开始了学习西方国家先进技术以强军力和先进管理方式以富国力,后来进一步认识到了“腐败导致落后”的社会根源,从而开始了资本主义民主道路的政治改良运动。
由于当时封建王朝统治者的自身的腐败和消极抵制,最终爆发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并不能彻底解决中国社会的腐败问题,最关键的是缺乏先进文化革命理论的指导。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华民族终于从经济落后、政治体制落后的表面现象中,找到了百年来之所以饱受凌辱的文化落后的问题根源,从而真正开始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健步伐。这个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的步伐,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史事实是分不开的。
联系十九、二十世纪马克思主义对于世界历史发生的巨大影响,可以帮助人们认清中国社会的具体发展过程。概括地说,1845—1865年,是社会民主主义工人运动政治因素,与资产阶级执政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前右后左”时期。政治革命的斗争的马克思主义,正是从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决定作用中诞生出来的。1847年,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共同起草的《共产党宣言》诞生。1848—1850年,欧洲发生了一系列反对资本主义的政治革命。
1865—1885年,是欧洲工人运动和资产阶级政权的政治因素,主导世界历史的“孤阳左胜”时期。1864年,马克思在伦敦建立“第一国际”。1867年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871年3月,法国巴黎工人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巴黎公社。1883年3月,马克思与世长辞。
1885—1905年,是欧洲工人运动的政治因素再次走入低潮,与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共同起作用的“前左后右”时期。1885年,恩格斯整理的《资本论》第二卷出版。1894年,《资本论》第三卷出版。1895年8月,恩格斯与世长辞。1900年7月,列宁在国外创办《火星报》,同年12月写了《中国的战争》。1901—1902年,列宁写成《怎么办》一书。1905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这一时期最大的特征,就是西方帝国主义对中国社会的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同时伴随着马克思主义革命中心向东移的发展过程。
1905—1925年,是世界经济因素“孤阴独胜”时期。1911年,中国爆发资产阶级民主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4—1918年,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同年11月,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1919年5月,西方帝国主义在巴黎和会上对中国的瓜分,在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1918年7月到1920年11月,是外国武装进犯苏联及其国内战争时期。1924年1月,列宁在莫斯科与世长辞。
1925—1945年,是世界自由主义经济因素遭遇危机和民族主义政治因素不断壮大的“前右后左”时期。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世界性经济危机。1936年,凯因斯发表了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将社会政治因素成功引入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独霸天下的理论体系中。1931年,日本出兵占领中国东北。1937—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独占中国利益,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1939年9月,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5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结束,德意日等帝国主义的经济美梦彻底破灭,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迎来了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新高潮。
后文所及的当代世界史资料,在今天是容易找寻的,这里不再详尽说明。1945—1965年,是一个世界性政治因素决定历史进程的“孤阳独胜”时期。全世界的帝国主义殖民地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许许多多弱小民族的独立国家,一夜之间如雨后春笋般从地下钻出来,矗立在世界民族之林。1965—1985年,世界帝国主义经济因素与社会主义政治因素进入“冷战”的“前阳后阴”时期。1985—2005年,是一个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卷土重来全球化开始、独霸世界的“孤阴独胜”时期。
2005—2025年,由于民族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世界将进入一种经济与政治共同作用的“前阴后阳”时期。如果进一步的历史发展依然缺乏科学理论指导,非理性化思潮的结果就是政治因素的革命运动到来,它将对应着2025—2045年的世界历史大趋势,直接决定着二十一世纪上半叶的世界格局。
四、历史拟合曲线
图1:20-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两极震荡示意图
这里,不妨将其中的历史事件按经验规律加以拟合。
这里,全部拟合曲线大致可分为七种:平行于中轴线的有三种形式,它们可以分别表示为孤阳左胜的政治因素(+1)、孤阴右胜的经济因素(-1)、阴阳相争的文化因素(0)。与中轴线相交的有四种形式,它们可以分别表示为政治复兴潜伏时期(0—
+1)、政治危机潜伏时期(+1—0)、经济复兴潜伏时期(0— -1)、经济危机潜伏时期(-1—0)。
从图示可知,1917—1925年、1997—2005年,是经济危机潜伏时期。前者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包括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出现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37—1945年、2017—2025年,是政治复兴潜伏时期。前者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包括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57—1965年,是政治危机潜伏时期。1977—1985年,是经济复兴潜伏时期。因此,与“一战”相似的是“三战系列”,最大可能出现在1997——2005年期间。与“二战”相似的是“四战系列”,最大可能出现在2017—2025年期间。
文化因素“中”的现实意义在于,它是社会危机的终点,又是社会复兴的起点。选择文化因素“中”的必然结果,是消除政治、经济“双轨制”的混乱无序状态,减小爆发社会震荡的历史可能性,从而为解决政治、经济的时代需要提供科学的可行性方案。实际上,政治、经济“双轨制”,是产生文化科学创新的最佳土壤,同时又是宗教文艺复兴的最大市场。
文化因素的“中”与宗教文艺的“和”在本质上是不相同的。因为文化的“中”是有选择性的,它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进行理性选择,进而主张扬善弃恶实现社会新因素的复兴。宗教的“和”是非选择性的,它多半拒绝对真实情况的理性分析,进而主张包容善恶维持现状得过且过。现实的问题仅仅在于,我们是选择“有前途”的文化科学创新,还是选择“没有前途”的宗教文艺复兴。
总而言之,运用历史模拟图示法,可以将中国与世界在二十世纪所发生的历史规律拟合出来,并向着二十一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与世界史作一些有限延伸,从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下实践的发展轨迹解析出来,通过选择合理的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最大限度地避免造成新的社会震荡。世界潮流,浩浩荡荡。让我们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精神,以中国当下事务为中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提供最强大的智力支持。
1998年2月23日初稿
2002年元月4日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