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波理论与西方经济型社会演变律
作者:朱云川 [2001-03-25]
内容提要:长波理论是以西方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为依据的经验规律,主要特色在理论上说明了“三代循环”的存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是否与长波理论相洽,如何正确应用长波理论为当代中国社会实践服务,都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长波理论、新三代循环论、反“左”防右
长波理论的提出,不仅来源于西方社会过去130年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总结,同时也为后来80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状况所证实。因此,作为一种不乏合理性的经济社会理论,长波理论是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本文拟就长波理论涉及到的历史事实作一些理论上的探讨,一是弥补这一经验性理论在系统抽象性方面的不足,二是提出如何扬长避短地运用长波理论的实践意见,以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供同志们参考。
一、 长波理论和“新三代循环论”
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长期波动现象的研究,最早出现在十九世纪末。1896年,俄国人帕尔乌斯通过对资本主义农业危机的研究,发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种规律性的波动现象,即大约50—60年一次的长期波动。1925年,苏联著名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发表了《经济生活中的长期波动》一文(后英译名为《长波周期》),正式提出了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平均长约50年的长期波动这一结论,即所谓“长波理论”。
康德拉季耶夫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存在着像马克思所说的那种7—10年一次的经济危机短周期,而且还存在着50—60年一次的长周期;每个周期又分为上升与下降两个时期,各持续20—30年;一般情况是上升期繁荣年份较多,下降期萧条年份较多。这是一般规律。在经济长期波动中,还有一些不同于短周期的重要特点:一是在长波衰退期中,农业通常出现显著的长期的萧条;二是在长波衰退期中,生产等领域将有较多的技术突破和发明,但这些科技成果只能在下一次高涨期开始时才能得到在规模应用;三是在长波高涨期开始时,通常会有黄金产量的增长,往往会出现一些后进国家的经济突进等。
这里,将长波理论上述三大特点作进一步抽象概括,它们就分别是农业时代(科技创新发明)、工业时代(科技成果应用)、商业时代(黄金产量增长、科技成果扩散、后进国家经济突进)。按照它们在长波周期中依次出现的时序,就是“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商业时代——”的不断循环。仅有上述概括还不够。因为它未能说明为什么经济萧条的农业时代会出现在长波衰退期?为什么科技发明创新与应用出现在长波由衰退而高涨的转折时期?为什么商业危机出现在长波由高涨而衰退的又一转折时期呢?显然,长波理论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论说明。
研究证明,农业时代是一个[文化、政治]二元状态,工业时代是一个[文化、经济]二元状态,商业时代是一个[经济、政治]二元状态,这是就其基本特征而言的。在农业时代,经济发展并不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萧条的经济是农业时代的应有特色。换言之,农业时代生产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扩大商品交换,而是为了社会生存和政治稳定的需要,同时又是促进文化创新和科技发明的重要条件。因此,仅用“经济”一项标准来衡量,无疑会得出“萧条”、“落后”的结论。然而这一结论是很片面的。
在农业时代,必要的农业生产维持着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过剩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出现所谓的“资本主义农业危机”。同时,社会生存和政治稳定又提供了对于商业时代的急功近利、掠夺开发、泡沫经济、贫富悬殊、社会腐败、纵欲享乐主义等破坏性因素进行治理整顿的权威性资源,科技发明创新所需要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整个社会弘扬起来,大量的新的科技发明得以涌现出来。因此,农业时代正是商业时代以后“由乱而治”的必然发展阶段。那种把“乱”的商业时代看成是“治”的农业时代以后的发展阶段的观点,在逻辑上是不能自圆其说的,在事实上也是站不住脚的。这种观点也是违背长波理论所依据的客观事实的。
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就是指农业时代开始的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为特色的新文化革命。新的理论和科技发明一旦广泛应用于社会实践,它就会转化成为强大的社会生产力;这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社会政治等旧的生产关系产生重大变革。因此,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是促使长波周期由衰退而高涨转折的决定性核心力量。
然而,在资本追逐利润、唯利是图的本能驱使下,农业时代以后的工业时代,不是进入科学社会主义的[文化、经济]发展模式,而是进入庸俗(经济)社会主义的[经济、文化]时代误区,先进的科技成果的创新和应用受到最大经济利润率的非理性压制,落后的科技成果伴随着世界商品经济的巨大流动开始全球化扩散,“含金量”成为了资本主义社会最高价值标准。此时,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被人为扼杀了,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危机因素出现了。但是,通过旧有科技成果的商业性扩散和金融资本的世界性转移,发达国家内部的经济依然还会向前缓慢增长,直到全面经济危机时期的到来。此时,一些后进国家资源在遭到疯狂掠夺的同时,藉着被发达国家所淘汰的旧的科技“垃圾”(相对于落后国家而言则是“新”的)输入,也会实现自身一定程度上的经济突进。
因此,商贸经济和军事政治相结合的商业时代的到来,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由高涨而衰退的又一转折时期。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始而自由贸易,继而军事侵略,终而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永恒不变的阶级本性和历史宿命。可以肯定,对内实行庸俗(经济)社会主义,表现为市场经济对先进生产力的人为扼杀;对外实行垄断资本主义,表现为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金融掠夺、商品倾销、文化“垃圾”输出等行为。是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和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方法。
综上所述,以“经济”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是具有三代循环特征的。相对于以“政治”为核心的传统中国的“旧三代循环论”(左循环),我们不妨称之为“新三代循环论”(右循环)。见下图
其一般模式如下:资本/商业时代 CB→1(水生木)→封建/农业时代AC→2(木生火)→国家/工业时代BA→3(水克火)→资本/商业时代BC
注:1、长波下降期 2、长波上升期 3、危机突变期
二、 长波理论和当代中国改革实践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长期波动呢?学术界虽有这样那样的观点,但始终缺乏统一的认识。主要有两派:一派认为长期波动来自于外源性因素,比如政治性的战争与革命;另一派认为长期波动来自于内源性因素,即生产力体系内部的深刻变革(科技革命)所引起的。显然,围绕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源论”观点着眼于政治性因素对经济的阻碍作用,侧重于“解放生产力”方面;“内源论”观点着眼于文化力因素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侧重于“发展生产力”方面。这种单纯强调生产关系或生产力变革的观点,都是很片面的。
由上述“新三代循环论”可知,资本主义社会经济长期波动,是由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三大因素的不协调发展所引起的,是社会生产、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三者互动作用的结果。在资本主义的商业时代,经济力与政治力相结合形成“金权政治”,先进的文化力因素被排斥在社会主流之外,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和帝国主义的“不义之战”两种黑暗势力相互纠合在一起,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群魔乱舞、“春秋无义战”的天下大乱局面。
显然,要迅速结束商业时代的混乱局面,疏远经济因素的治理整顿的[文化、政治]的农业时代到来是十分必要的。从商业时代的[经济、政治]和农业时代的[文化、政治]不同特色看,政治性因素将起着桥梁作用,因而被动的革命或主动的改革成为社会第一需要,政治将暂时起着核心地位作用,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要求。然而,是否坚持新民主主义政治核心的过渡者性本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走向“法治”和“人治”社会的分水岭。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文化、政治]发展模式里,先进文化力因素将居于核心地位,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因素是实现这一发展模式不可缺少的重要保障。
从长波理论所涉及到的历史事实看,在农业时代,先进文化力因素正是促成社会经济由衰退而高涨转折的决定性核心力量。在工业时代,先进文化因素(实践)正是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第一生产力”。正是由于先进文化力因素在庸俗(经济)社会主义状态里丧失了核心地位,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才由此开始直到商业时代危机的总爆发。在商业时代,由于先进文化力因素被彻底排斥在社会主流生活之外,才有无产阶级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同资产阶级代表着的旧的政治经济生产关系之间的斗争,所以才有无产阶级革命的正义行动。
要实现长波理论对于当代中国的建设性作用,绝不能盲目地照搬西方经济型社会发展的特殊经验规律。要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必然到来的历史宿命,是有“新路”可走的,它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方向。实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文化、经济、政治]的自然共产主义,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标。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时代,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教兴国”的[文化、政治]发展战略,而不是走“全盘西化”的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商业化道路,才是我们唯一正确的不悔选择。因此,我们既要跳出传统中国的“左”的政治至上论循环圈,又要防止坠入西方经济型社会的右的“新三代循环论”,反“左”防右是我们改革开放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当前,根据长波理论预测,世界资本主义社会正在步入第五个长波的上升期,实际上就是从农业时代的[文化、政治]向着工业时代的[经济、文化]的又一次迈进。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坚持科技第一生产力的“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充分利用这一历史机遇实现好两个转变;同时保持清醒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头脑,坚持走[文化、政治]的“依法治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经济]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文化、经济、政治]的自然共产主义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戒左戒右,拒腐防变,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共产主义就一定能够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首先实现!
二〇〇一年三月二十五日改
(字数统计:4,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