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说老子
老子生活在春秋末年,长于孔子。作为道德(黄老,非道家、道教)即哲学思想与人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创始人,他不仅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而且在世界文化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老子《道德经》亦称《老子》,以“道法自然”为核心思想,构建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虽然只有短短五千余言,但超过与之同时期的无数鸿篇巨制,可谓博大精深。
老子《道德经》一直被视为帝王术(领导学)。历史上,中国汉唐明清等几大盛世出现,无一不与主流意识形态尊老、信老、用老有关。欧洲文艺复兴以来,康德、黑格尔、谢林、叔本华、尼采、哈耶克等外国名人,曾国藩、鲁迅、胡适等中国名人都在讲老子。
毛主席一生都在读老子,习近平常引用老子《道德经》名句。“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李克强此语一出,即引起两会代表和委员的强烈反响,社会各界和媒体也纷纷热评点赞。国人对老子难解难读有很多困惑,老子在国外却有极高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
一、中国名人说老子
1、孔子见老子归而谓弟子曰:“老聃,真吾师也!”“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史记•老子列传》)
2、庄子曰:“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庄子•天下篇》)
3、汉初的”文景之治”算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好时期,文帝、景帝奉行黄老之道,讲究无为而治,即政府不过多干预经济,让老百姓自由发展,所以大家觉得负担轻、框框少、日子好过。接下来是”武帝盛世”,但其和文景之治刚好相反。武帝好大喜功,连年征战,虽大汉威名远播、四海臣服,但百姓过得不轻松;且武帝干预经济,所有赚钱的生意如盐、铁都要自己做,搞垄断经营,典型的与民争利。不过,这段时期大汉在邻国面前的确威风八面,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对外强硬时期。“昭宣中兴”,汉昭帝和汉宣帝则既不象文景那么柔,也不象武帝那么硬,比较平均:对内讲法制,体恤百姓疾苦,轻傜薄赋;对外也打仗,但规模不太大,“昭宣中兴”算得上好时期。
4、西汉司马谈(司马迁之父)在《论六家要旨》中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史记•太史公自序》)
5、《史记》作者司马迁:评价老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执,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多自明也。”(《史记》)
6、东汉史学家班固在考察诸子各派源流时指出:“道家者流,盖出史官。历记成败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王南面之术也。”(《汉书•艺文志•诸子略》)
7、三国诸葛亮:“老子长于养性,不可以临危难;商鞅长于理法,不可以从教化;苏、张长于驰辞,不可以结盟誓;尾生长于守信,不可以应变;王嘉长于遇明君,不可以事暗王;许子将长于明臧否,不可以养人物。此任长之术也。”(《诸葛亮集•论诸子》)
8、晋代葛洪:“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抱朴子内篇•明目》)
9、晋代王弼:“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以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老子指略》)
10、唐太宗李世民:“在诸子百家中,堪称老子天下第一!”“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他还下诏令说:“天下大定,亦赖无为之功,宜有改张,阐兹玄化。”百官“各当其任,则无为而治矣”。
唐太宗能文能武,治国方面发展生产,轻傜薄赋,与民休养生息,百姓的日子迅速好起来。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政治上颇有民主风气,听得进不同意见,不会因为刻意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地位而护短;在国际上,四面出击,逐渐建立了大唐的领导地位,而在打败对手之后,并不赶尽杀绝,能以比较平等的方式对待其他民族,民族矛盾比较少,各国都承认唐朝的大国地位,开创了黄老学说为主的“贞观之治”。
11、唐玄宗李隆基:《道德经》“其要在乎理身、理国。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御制道德真经疏》)
唐玄宗承接前面太宗、武周留下的好局面,继续发扬光大,将唐朝的盛世推向高峰,成就了“开元盛世”。只是后半段经安史之乱,迅速破产,李隆基的名望也大打折扣。
12、宋太宗赵光义:“伯阳(老子道德经)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中。”(《宋朝事实》卷三《圣学》)
13、宋真宗赵恒:“《老子道德经》治世之要。”
宋真宗统治时期,勤于政事,任用人才打理政事,政绩有声有色,减免五代十国以来的税赋,注意节俭,铁制工具制作技术进步,土地耕作面积增至5.2亿亩,农作物产量倍增,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尽管宋朝的面积、人口、资源都比前朝李唐差得多,但是,宋朝的经济,在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时,岁入是唐朝的七倍;即便灾害频仍,岁入也是大唐的三倍左右。经济繁荣,边贸红火,贡赋通达,税收富足,北宋的统治日益巩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史称咸平之治。
宋真宗有一个传诸后世的良好的廉政理念。他颁布了告诫百官的《文武七条》:“清心,要平心待物,不为自己的喜怒爱憎而左右政事;奉公,要公平正直,自身廉洁;修德,要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务实,不要贪图虚名;明察,要勤于体察民情,不要苛税和刑罚不公正;勤课,要勤于政事和农桑之务;革弊,要努力革除各种弊端。”
14、宋徽宗赵佶在《御解道德真经》颁行的诏书中说:“道无乎不在,在儒以治世,在士以修身,未始有异,殊途同归,前圣后圣,若合符节。由汉以来,析而异之,黄老之学遂与尧、舜、周、孔之道不同。故世流于末俗,不见大全,道由之以隐,千有余岁矣。朕作而新之,究其本始,使黄帝、老子、尧、舜、周、孔之教,偕行于今日。”
15、宋朝欧阳修:“老子为书,其言虽若虚无,而于治人之术至矣。”(彭耜《道德真经集注杂说》卷上)
16、宋朝苏辙说:“言至道无如五千文(注:老子道德经)。”(苏辙《双溪集•遗言》)
17、宋朝朱熹:“盖老聃,周之史官,掌国之典籍,三皇五帝之书,故能述古事而倍好之。如五千言(注:老子道德经),亦或古有是语而老子传之,未可知也。”(《朱子文集•卷三•答汪尚书》)
18、明朝朱元璋亲自给《道德经》作注,“朕虽菲材,惟知斯经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御注道德经》)
19、明成祖朱棣自称“真武大帝”,开创了以黄老学说为主导的“永乐之治”的太平盛世;
20、明代哲学家王廷相云:“老、庄谓道天地,宋儒谓天地之先只有此理,故乃改易面目立论耳,与老、庄之旨何殊?”;程朱道学“理一而不变”为“老、庄之绪余也。”(《王廷相哲学选集》)
21、康熙本人亲自注释过道德经,康乾盛世与道家思想有密切关系。“治世道、乱世佛、由治到乱是儒家”。从事功方面来讲,受到老子思想的影响,建立一代事功的帝王,严格说来,只有汉文帝和清初的康熙。尤其康熙善于运用黄老之道的成就,更有过于汉文帝的作为。
汉文帝是老老实实地实行老子的哲学来治国,奠定两汉四百年的刘家天下。康熙是灵活运用黄老的法则,开建清朝统一的局面。他以十多岁的少年,处在内有权臣、外有强藩的局面,而能除鳌拜,平三藩,内开博学鸿词科以网罗前明遗老,外略蒙藏而开拓疆土,都深得老子思想的妙用。因此,他特地颁发《老子道德经》,嘱咐满族亲王们加以研读,奉为领导学的圣经宝典。
22、清世祖(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说:“老子道贯天人,德超品汇,着书五千余言,明清静无为之旨。然其切于身心,明于伦物,世固鲜能知之也。”(《御制道德经序》)
23、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说:道家思想“综罗百代,广博精微”。
24、清末思想家魏源在《老子本义》中说:“老子之书,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老子》救世之书也。此遂以太古之治,矫末世之弊”。
25、针对洋务派张之洞提出的“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旧学为体,西学为用,不可偏废”的“中体西用”观点,曾国藩明确提出应“以老庄为体,禹墨为用”(中体中用)。
26、严复在《老子道德经评点》中说:“夫黄老之道,民主之国之所用也。故能‘长而不宰’,‘无为而无不为’。君主之国,未有能用黄老者也。汉之黄老,貌袭而取之耳。君主之利器,其惟儒术乎!”
27、清末思想家、改良派人物梁启超说:“道家,信自然力万能,而且至善;以一涉人工,但损自然之朴”;“老庄崇虚想、主无为、贵出世、明哲理、重平等、明自然等;孔孟崇实际、主力行、贵人事、明政法、重阶级、重经验等”。
28、陈寅恪钟情于道家自由之精神,他认为,“中国以后若想在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必须一方面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民族之本位。此二种相反而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
29、鲁迅:“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不懂得道教就不懂得中国历史!”
30、胡适:“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这个在老子书里萌芽,在以后几百年里充分生长起来的自然主义宇宙观,正是经典时代的一份最重要的哲学遗产。”(《中国哲学里的科学精神与方法》,1959年,第三次东西方哲学家会议)
胡适认为中国政治思想在世界上有一个最大的、最有创见的贡献,就是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老子不是好好先生,他在那里抗议,对于当时的政治和社会抗议,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向统治者放大炮的革命党。从政治方面讲,老子站在左派。
31、闻一多谈到过道家的原始崇拜和“巫教”的文化背景:“我常疑心这哲学或玄学的道家思想必有一个前身,而这个前身很可能是某种富有神秘思想的原始宗教,或具体点讲,一种巫教。”(《神话与诗•道教的精神》)
32、学者陈柱(约1882-1926,著有《墨学十论》)认为:“老子之学,盖一极端自由平等之学也”;“道家之学凡数变。始为革命家,再变而为打倒君主政体者,三变而为无政府主义者”。
33、北大教授、五四运动的旗手吴虞称“要只手打倒孔家店”,视老庄为反专制的“消极革命派”。
34、林语堂在《老子的智慧》中说:“老子的隽语,像粉碎的宝石,不需装饰便可自闪光耀。”他还说:“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35、周恩来:“我认为《道德经》里最精彩的一句话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1939年周恩来在绍兴同曹天风谈话》)
36、郭沫若:“道家思想可以说垄断了二千年来的中国学术界,墨家店早已被吞并了,孔家店仅存了一个招牌”。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回中写道:“《道德经》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又是一部兵书”。
37、范文澜:“老子是杰出的无与伦比的伟大哲学家。”
38、钱学森:“老子强调自然界的统一性,古代辩证唯物的哲学思想包含了系统思想的萌芽。”
39、钱锺书:“我一生读书为学得益最大的莫过于老子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我认为,老子的‘反者道之动’这五个字,抵得上黑格尔的千言万语。”
40、金岳霖:“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似乎就是道。”(《论道》)
41、张岱年:“道家,其理论之湛深,思想之缜密,实超过了儒墨两家”;“老子的道论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开始,这是确然无疑的。”
42、季羡林:“谈到举世闻名的《道德经》五千言,虽然到现在已经有了很多的注释,但没有人敢说他真能懂。无论谁读了这书,都觉得似乎懂了一点,但认真说起来,依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老子仿佛是一面镜子,人们都喜欢来照一照。一照之下,在镜子里发现的不是老子的而是自己的影子。然而人们高兴了,觉得已经捉到了老子的真相,走开了。”
43、川大教授魏时珍:“发现这里的大学教授(注:德国)十分热衷于与我探讨中国。在一所乡村中学里,老师向学生讲授‘无为而治’的道理,并盛赞老子学说比孔子学说深奥。当时老子成为欧洲人心中最知名的中国人之一,不少家庭都收藏有一本老子的《道德经》”。
44、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说:“从哲学上讲‘测不准定律’和中国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颇有符合之处。”
45、台湾大学教授陈鼓应,倡导中国哲学的“道家主干说和道家的批判精神。道统意识是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核”,“中国哲学史实际上是一系列以道家思想为主干,道、儒、墨、法诸家互补发展的历史。”“因为当前文化发展的共通课题是民主与科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只有道家适宜与民主、科学文化对接”。(《道家哲学主干说》)
46、台湾著名学者丁中江:“老子思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至少可以与孔子相提并论。我个人认为,他的贡献要超过孔子。”
47、南怀瑾: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这六字真言,已经把所有修道作功夫的方法与修道的境界、层次都说完了。
细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会发现一个秘密。每一个朝代,在其鼎盛的时候,在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简言之,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自汉、唐开始,接下来宋、元、明、清的创建时期,都是如此。内在真正实际的领导思想,是黄(黄帝)、老(老子)之学,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而在外面所标榜的,即在宣传教育上所表示的,则是孔孟的思想、儒家的文化。但是这只是口号,只是招牌而已,亦可以旁借“挂羊头卖狗肉”的市井俚语来勉强比拟,意思就是,讲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我们看中国历史,汉、唐、宋、元、明、清开基立业的鼎盛时期,都是由“三玄”之学出来用世。而且在中国历史文化上,有一个不易的法则,每当时代变乱到极点,无可救药时,出来“拨乱反正”的人物,都是道家人物。不过,他们有他们的一贯作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48、董光璧在《当代新道家》中说:“当代新科学的世界观向东方特别是道家的某些思想复归的特征,提倡一种以科学新成就为根据的,贯通古今、契合东西的新文化观。这是一种基于文化趋同性的世界主义文化观。”“我确信重新发现道家具有地球船改变航向的历史意义。黄土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融合,有如黄颜色和蓝颜色调出绿颜色,将产生人与自然和谐的新的绿色文明。”
49、学者黎鸣在《人性与命运》中说:老子是迄今人类中最伟大的本体论思想家,他提出的“道”的观念,将在今后的世纪中,把希伯莱人的上帝、希腊人的逻各斯(逻辑)最有力地统合在一起,成为全人类的文化之“道”。
50、人大教授许抗生说:老子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上是第一个提出比较系统的宇宙生成论和宇宙本体论的哲学,以至整整影响了两千多年来中国哲学宇宙论(包括宇宙生成论和宇宙本体论)的发展过程。在先秦时期,老子哲学直接影响了稷下黄老哲学、庄子哲学和申不害、韩非的哲学,也影响了孔子、孟子、荀子的天人学说,乃至《易传》和《吕氏春秋》的哲学思想。(《老子与道家》前言)
51、学者萧焜焘在《再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中说:“李耳的思想意境之高超,洞意世情之深邃,远远超过孔丘。老子是中国第一个真正的哲学家,《道德经》是一部不朽的哲学全书。他研究了自然的本质、宇宙的构造、生命的奥妙、人类的秉性、社会的生成。……他高瞻远瞩,深入解剖人生,积极介入人生。……冷静地睿智地把握了宇宙人生的本质与规律,那就是‘道’。”
52、萧萐父在《道家学风述要》一文中说:“道家学风体现在学术史观与文化心态上,更有一种恢弘气象。从总体上与儒、墨、法诸家的拘迂、褊狭和专断相较而言,道家别具一种包容和开放的精神。《老子》是人类文明智能的源头活水,老子的道是本体,是道理,是道路,是道德,是自然规律,是有和无的自然统一,她代表世界和宇宙发展的过去和未来,是全部的经历和本根,这个经历包括了无机、有机世界,包括生命以及人类精神文化世界。故而宇宙之无和有以及发展规律都是道本身实现过程之体现,人类认识领悟了道就完全可以引领现代科学的革命腾飞。科学前沿的问题都等待用道的智能去解决。”
53、学者黄友敬在《老子传真》一书中说老子:“他将中华先祖从太古时流传至黄帝以来的大道,承前启后,发扬光大,从实践和理论上,从修身和治世上,都推进到一个划时代的水平,以至古人将他和中华民族的先祖黄帝并称‘黄老’,他是当之无愧的。”
54、胡孚琛在其《全球化浪潮下的民族文化——再论21世纪的新道学文化战略》一文中指出:“道学文化是人类唯一保存下来的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原生态文化,它是人类最初的文化,也必将是人类最后的文化。新道学文化的创立是中国文化的第三次重构,也是世界上‘第二轴心时代’普世文明的发现。现代人类社会有必要借鉴道家的自然生态文化,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诠释和创新,将现代西方文化的精华接纳进来,创立集古今中外文明精粹之大成,有时代精神的新道学文化,以解决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
55、牟钟鉴在《老子的道论及其现代意义》中说,“老子所说的‘道’,有三大特征:第一,从发生论的角度,突出一个‘生’字,指出道乃是万物生命的总源泉。第二,从本体论的角度,突出一个‘通’字,指出宇宙万物相联系而存在。第三,从价值论的角度突出一个‘德’字,指出道兼具真善美的品格,是社会人生的正路。”他还说:“不读《老子》不足以谈论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已成为国际学界的共识。老子建立了一座道的丰碑,诸子百家环绕而敬仰之,得大道之滋润,用大道而生辉。”
56、宫哲兵在《唯道论的创立》一书的自序中就写道:“我认为中国古代具有极丰富极有价值的哲学,它就是唯道论。”“老子的道论与他同时代的其它道论是不同的,道是唯一的、最高的范畴。”
57、老子《道德经》一直被视为帝王之学,习近平常常引用《道德经》名句。早在主政浙江期间,习近平就引用《道德经》中的名句“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再次引用这句名言,其目的是告诫全党:居安思危,防患未然。
2013年3月,习近平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指出,领导者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治大国如烹小鲜”也是出自老子《道德经》,其内涵就是简约治国。
2014年4月,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引用《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中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并把其推陈出新,形成新的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这正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超的政治智慧。
58、“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李克强同志此语一出即引起两会代表和委员的强烈反响,社会各界和媒体也纷纷对此热评和点赞。大道至简是中国道家思想的大成。现在经济领域有不少大家诟病的问题,像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诚信缺失,这些也可以从文化方面去找原因、开药方。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应该是道德经济。发展文化可以培育道德的力量,我们推动现代化,既要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也要通过文化向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产品,用文明和道德的力量来赢得世界的尊重。
59、张瑞敏称:“无为和有为的关系,不光对企业,对所有部门都一样,其实是非常关键的。所谓无为,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它是无形的,但非常重要。如果把企业当成一个人的话,它就是一个人的灵魂;如果把企业比作一艘船的话,它就是罗盘。在这个无形价值观的指导下,可以产生有形的成果,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为无为则无不治’。如果能做到‘无为’,则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有形的东西生于无形的东西。”
60、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工作包里总是放着几本书,别的书换得很快,而其中一本书一直没换过,是一本最薄的《道德经》。薄是因为没有注解,马云不希望看到别人对《道德经》的理解而影响自己的感悟。马云有一次看《道德经》时突然很兴奋地说:“哎呀!这哪是我在读老子,明明是老子在读我,而且他读到了我内心的最深处。”马云有一次跟助手说:“2000年来知识大爆炸,但智慧还是那些智慧,古圣人完全能够解读今天的人心。”
61、央视名嘴白岩松说:“开始读《道德经》觉得简单,读得多就不简单。好的东西不能束之高阁,其中的智慧好处应该惠泽众人。《道德经》是哲学,自由、民主、平等,现在人以为是从西方引进来的,可是在老庄哲学里,全有。越伟大的典籍越不枯燥,《道德经》到处是比喻。从《道德经》中读一种更好的生命状态。”
62、校长钱旭红院士曾在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新生开学典礼上说,“在我们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中,《道德经》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部经典。《道德经》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熟读、知晓的哲学经典,每个热爱中华文化者的入门经典。”他还说:“在1350年前,唐僧的原型,实是坚忍不拔的中国文化大师玄奘,他的远行不仅仅是去西域学佛取经,更是将翻译成梵文的《道德经》送向西域,从而使其流传世界。”
2018年,他在华东师大新生开学典礼上讲:在我国的通识课程中,至少有四本经典绝不能遗漏忽略,我称其为“四书”!它们是:作为我们人类思想经典和主流价值的《共产党宣言》,作为中华民族哲学经典的《道德经》,作为当代科学人文和人类思维经典的《量子史话》,作为人类学科模板和形式逻辑训练经典的《几何原本》。
63、全国政协委员丁常云表示,将老子《道德经》纳入我国高等教育必修课是有积极意义的。应当把老子文化引入校园,将《道德经》的学习纳入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课,并作为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当代青年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也有利于加强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
64、人民学者、哲学医生、共同主义哲学创始人、新国学(中国新文化)代言人、当代新道家朱云川指出:
研究老子《道德经》必须遵守三大原则:以老解老、道法自然、易知易行。或许,老子并非一个人,而是一种笔名。比如,老子“脑子”,老聃“脑袋”,李耳“道理而已”。圣人都是明白的老实人,实话实说,一点都不神秘。
北大高材生、黑龙江胡昌喜评价:
共同主义作为真理追求与价值追求的辩证统一、个人解放与人类解放发展的辩证统一,不仅构成了共产主义的哲学基础,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方向与灵魂。只有坚持共同主义的方向、原则去指导和推进社会主义的改革与发展,才能使社会主义真正担负起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使命。
要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取得实质性、历史性和飞跃性的突破,没有哲学和理论上的革命性变革是不行的。而共同主义,就是一个值得全党和亿万人民深入思考的重大而紧迫的哲学和理论问题。
网友未来之春评价朱老师说:
你讲西游记与社会学说的联系很有创意,包括把老子与共产主义联系起来,也有创意。以前刚开始觉得你乱联系,后来发现你讲的有道理。所以,一种思想走出去,刚开始对你会有误解。
一位大学教师说:“通过研究,我发现马克思、老子、毛泽东等他们的思想灵魂是一样的,立场也是一样的,他们之间好像有一种无言的对话。”
一位网友说:“中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与黄老道学一脉相通,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佳载体。马克思与老子的完美结合,终将被人类理解,必将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