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苑:重订堪定中华民族新六经倡议
天文苑 2023-12-13
重订堪定中华民族新六经倡议
天文苑
癸卯甲子乙巳
十一月初一
耶历2023年12月13日
新时代,自当有新气象。立足新气象,亦能成就新思想。从新思想出发,必能培养出一批融华夏九千年思想为一体的新时代、新思维、新文化、新思想人才来。
文化自信而文化开新,自当是文化思想先出而结合行动连贯落实,若无新时代的新思想、新文化作为引领,仅只是“反复于曾今旧故,不见得能广泛传播”的文化内容,显然不是新时代的刚需,也必然会被新时代所抛弃。
为此,天文苑基于自我的感受,从一些看到的现象入手,来做一个倡议━━重订堪定中华民族新六经倡议。此倡议,不见得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或可以作为一些有心于文化事业的朋友作人才培养之参考借鉴。
一、图书浩如烟海,更需要有纲领
有人或许会说:“古人留下的东西已经够多了,我们学习就好了,甚至学也学不过来,不需要重新发明,也没有必要重订堪定什么中华民族新六经”。
初听这样的言论,似乎非常有道理,也完全是实际情况,但问题是浩如烟海的书籍你都要读吗?一辈子能读完吗?
就比如宋朝的类书《太平御览》和《太平广记》,也是不错的大部头,也花了不少功夫整理。可怎么样呢?几乎无人问津。原因何在?没有新东西呀,都是从各个地方把内容摘抄过来。这样做意义很大吗?从查阅资料的角度来看确实有意义,而于真正的理论创新来看,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没有新观点,没有新思想,也没有总结性内容,更没有独特的新思维,干嘛还要看呢?
再如《四库全书》,又真正做了什么重大贡献呢?显而易见,没有任何大的建树,反而是藏污纳垢。
试问一下,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把《四库全书》,又或者说《太平御览》、《太平广记》都看一遍吗?用常人眼光来审视一下,所有人都看一遍就不现实。既然都不现实,那为何还要动不动的就给大家一个书籍浩如烟海的概念呢?为何不从快速学习、高质高效学习掌握一个理论思想入手,节约、缩短全体国民的学习时间呢?
试想全体国民,每一个人都花三十年时间去阅读浩如烟海的书籍,有多大的意义和价值,又有多少人需要这样去做?很显然,需要进行广泛阅读的少之又少,同时全体国民都这样来做了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是全民消耗。甚至,其中还有不少东西是重复累赘的,是需要去糙取精的。
书籍虽是浩如烟海,但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恰恰也需要有纲领,能否把浩如烟海的书籍变成很小的书册,这恰恰就是可以去思考的。就比如《论语》、《大学》的注解,千百年来有太多的注解,光看各种不同人的注解就需要花不少时间,不是专门做学术研究的,其实是没有必要去看的,只需要掌握其中的道理就可以。如此,就需要进行删定,删除多余重复累赘的部分,变成短小精悍的内容,这恰恰就是一个当下急需要做的工作。
不是每一个人都要以笨拙的方式读《论语》、读《史记》的,更不需要所有的古籍都全以笨拙的方法读一遍,恰恰需要的是全新、带有纲领性的文化学习。
时代之需下,我们不需要浩如烟海的各家各派对《论语》的观点和看法,而是一个纳各家看法的简版《论语》品读手册。只要一册在手,天下我有,而不是每一个人都去翻无尽的书籍。这就是当下新时代“重订堪定中华民族新六经”的第一个意义和价值,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节约每一个人的时间,就是珍爱每一个人;提高每一个人的学习效率,就是老师对学习者的最大帮助。
二、结束文化乱象,继往开来
鉴于历史曾经种种,立足于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全然的文化开新,重新构建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理论体系全息,而不是如曾经一样不断的堆积各类书籍,让学习者永远都有看不完书的感觉。
历史的曾经,孔子修订六经,形成了二千五百年来的影响。立足于今天,我们可以借鉴参考孔子的做法,重新构建中华民族理论体系,重新修订华夏新六经以正中华国学。从上到下形成中华民族的全新教学体系,也就是真正的国学━━一国之学,国家基础教育之学。
试想中华家国重新修订了新六经,并按照新六经的方式来培养人才。假以时日,会不会真正出现一批融贯东西古今的全新人才?他们不仅对华夏九千年理论思想有独特的见解,还对世界历史五千年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学无古今,自然可以站在历史的当今当下超越历史的曾经;学无东西,站在历史的当下,自可立足于超越东西理论思考而构建全新思想体系。
今天是华夏历史文化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在这一时代变局之下,我们不能单纯的去思考传统文化,也不要单纯的去否定一些事情。而是把这些东西都放在历史九千年中去思考,用华夏九千年的视角来思考当今当下的所有问题,或许所有的乱象也就能够得到解决。
不管是遵从、信奉于谁,来到当今当下,不妨正本归宗,让文化历史回归到九千年的时代当中去。彻底结束当下的文化乱象,也彻底改变当下天下文章一大抄的局面,同时也枪毙那一些只能拿着《大学》、《论语》坑蒙拐骗的文化骗子。
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文人以注解为饭碗,不仅没有给学术带来新的思想,反而从此导致了天下文章一大抄。还真不是曾经一批人的思想已经很完善了,完全没有一个需要改动的地方,并不是这样的,而是一代代的人越来越不如曾经了,并不能在相应理论上作出相应超越性,因而也就天下文章一大抄,还美其名“古人的思想很完善了,不需要发明”,其实只不过是为自己的无能找了一个借口而已。时代之下,恰恰就需要对诸如此类的很多乱象进行终结性处理。
于时代的今天,站立在两千五百年后,不应该再继续打着孔子的旗号行事了。可以说,今天不管是打老子旗号、还是打孔子旗号,又或是其它各种口号标语的,大多都是相应的内容都没有理解透,还要借此来捞钱的人。如此,不被贴上骗子的标签,天理难容。
基于种种乱象,以及各种半吊子阿猫阿狗的坑蒙拐骗,我们不妨考虑重新修订华夏新六经以形成新时代新文化引领,同时重新设置新六艺以作为华夏家国天下每一个人养家糊口的技艺之学。如此,或可以真正解决三千年未有之文化变局,真正把孔夫子解救出来,而不是放纵文人继续坑蒙拐骗,或是纵容一些人拿着《论语》、《大学》、《道德经》读一百遍就用来混饭吃。
三、重正国学,鼎立自信
说起“国学”,很多人就认为读读《三字经》、《千字文》、《大学》、《论语》、《孟子》等等一类的东西就是在读国学了,实则不是如此。“国学”的定义是“一国之学”,作为华夏家国的国学,不仅仅只是以孔子为代表的相应古典书籍,还包括天文历法、民风民俗、诸子百家、诗书礼乐、中医中药等等中华民族九千年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全体国民的系统之学,而不是现在市面所宣扬的国学,这是需要进行区分的。
“国学”是国家之学、一国之学、国民基础之学、天下生民之学,是国家教育体制从上到下展开的国民学习,而不是某一个人打着某一个旗号来展开读经,这恰恰是需要重点注意的。当然了,在今天也只能感概一句“官学失守,下落四方,学在四夷”。
家国之本,天下生民之计,当有一场从上自下的全新文化构建。1840年后,国内形成了一场自我批判、自我反思的文化新浪潮。敢于批判、敢于否定、敢于打破,是那一个时代的特点,而遗憾的是打破了之后并没有真正形成全新的中华民族新文化理论构建,这恰恰也就是那一个时代所遗留下来的问题,这也就是很多人说“百多年来,中华文化不自信的根本原因”。
于其中,我们也得去思考一个问题,他们一批人为什么要进行如此否定?真的就是文化传承没有一点问题吗?这其实也就是今天很多讲古典经学的人没有思考过问题。他们这一批人要破除的恰恰是那一个时代的腐朽和堕落不堪,其间有不少是中华民族的千年余毒,比如董仲舒的三纲,汉儒的无建树,再如宋儒鄙陋、明的寡德、满清的奴化,这些都是自当批判和审判的。
作为那个时代的先驱,他们精神可敬可佩,同样也有不足。就比如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人物,他强烈批判时代的不足。同样,批判到深处也带来了强烈的无力感,最终也只能留下《彷徨》、《呐喊》。作为那个时代的他们,除了要破除旧观念对人心、人性的束缚外,还要面对列强的虎视眈眈,自当肯定其精神之所在。
当然,时过境迁来到当下,我们自当重新审理、重新来看待。一百年前的一批人,他们的批判也不是空穴来风的否定,面对腐朽和堕落不堪,没有他们的强烈批判也是不可能形成影响力的。不重力打破,恐怕也难以凝聚当时的社会人心,毕竟那个时代无数人的内心深处都充满了腐朽、鄙陋、丑态和扭曲,不重力出击,又怎么可能取得些微效果呢?
同样,也得感谢他们的重力打破,对文人的腐朽、对陈规烂条的重力打破和摧残。不然,今天难说不会文字狱更加深重。或许,历史曾经的这一个契机,也是在为我们今天来重建华夏文化理论体系作铺垫。
作为时代的新思维、新文化、新思想倡导者,他们可以说尽职尽责了,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沿着他们的思想,总结他们的优缺不足,来重新构建全新的华夏文明理论体系。
今天来推崇古典经学,不是为了复故,把曾今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都搬出来,而自当在每一个有心于文化事业的人心中形成于一个高远的文化构建目标,不是为了拿《大学》、《论语》来当招牌,而是真正目标于全新的中华文明理论体系构建。
其实,回过头来思考,也并不是一百年前的一批人彻底否定形成了文化不自信,而是三千年来有权有势的太歼文人、文人老朽、老朽文人不自信,这才是根本的点,是他们影响了华夏三千年来的文化腐败,症结在他们,不在其它地方。我们看汉儒和朱熹他们一批人就很清楚,他们真正于文化有多少构建,显然是没有的。
从文化建树来看,两千五百多年来起到根本支柱性作用的是孔子,董仲舒只不过是借题发挥,打着孔子的旗号出售自己的东西。至于说王阳明、陆九渊、曾国潘只能说在自己的思考范畴上做了一个自我展示而已,有可以参考的地方,但配不上圣人,可以学习,但绝不是榜样。相比较而言还不如朱熹,朱熹好歹还敢于打破,直接从《礼记》中提取《中庸》、《大学》作为单本学习,题与《论语》、《孟子》合称四书,虽有各种要接受批判的地方,却也敢作敢为。至于其它各家人士,不管是王弼、还是来知德,又或是相关注解《五经》的人,都不过是在借题发挥,并没有什么新颖。
重建文化自信,首先第一个要开刀就是文人,整治文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断了他们投机取巧的念想,“重新勘定新六经”让他们好好学习,而不是拿着一点自己都不信的东西来忽悠人。强制这些文人好好参与学习,考试不合格就淘汰,让其哪里好去就去哪里。
国学重正,自信重建,可从新六经重订开始,整治文人也亦从此处来展开。
四、融古今一体,避开大杂烩
历史上也有不少修书的事迹,比如满清修订的四库全书,这一个就是彻彻底底的大杂烩,什么东西都往里面扔,既没有新颖的东西,也没有总结性的理论观点在其中。
再比如,此前某些人编定的《大典》,虽然内容涵盖了各方面,但没有什么新东西,只不过是在玩《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的剩饭,无非不过是东拼西凑搬了一堆东西放在一起,这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
无论是《四库全书》,还是《太平御览》都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也没有多稀奇。特别是在今天这一个时代,更没有意义和价值了,很多东西都可以通过检索而得到,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完成,任何一个懂一点电脑技术的都可以编撰一套类似的东西。不过就是把现有的东西进行归类归档存储,不仅不值得称赞,还要进行重大的批评,就不能有一点自己的思考和独立见解吗?不该批评吗?
对此,天文苑提供九条参考要求:
1、修订要如孔子修订六经一样,进行整体性的规范,而不是东拼西凑弄一堆东西在其中。
2、内容要简单明了,使今天的读者一读就能理解一大半,再加上老师授课就可以掌握基本。不要长篇大论,弄得看的人都没有耐心学,这就得不偿失了。
3、文辞要优美。修订《诗经》,就要像读孔子修订的《诗经》一样,读起来很美。修订《四书五经》,基本要如《四书五经》一样读起来优美,不然没有必要弄。
4、文辞浅显,读起来通俗易懂,而不是弄一堆大家读也读不懂的垃圾出来。也不要弄一堆文辞都不通顺的狗屁文言文出来,这些都没有意义和价值的。
5、不要大杂烩,什么都往里面扔,而是选择性、批判性的选取内容。对没有意义和没有价值东西,果断舍弃,不犹豫半分。
6、要有总结性的理论思考出来,而不是直接搬运古人原文,这没有意义和价值。当今天下已经有太多的抄书匠、搬运工了,我们不再需要那么多了。
7、不仅只有现有的六经内容,还要包含民风民俗、民艺民技,以及当代的化学、物理一类的技术性理论和自然物理在其中,而不卖弄古人的东西,并认为那些东西是天下独一无二,要融古今为一体,不然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同时,还要借助华夏人的思考和思维方式,重新编写其相关的自然物理内容。
8、结构上考虑天文、人文、地文,而不是单纯的只看到仁义礼智信,要看到背后的理论思想和理论结构。所以强烈建议有心于文化事业的同胞同人,都好好学习一下天文历法,最少也学习一下天文苑的三五课。
9、不仅只考虑编写起来舒服,修订起来爽快,还要考虑具体怎么来展开教育教学,怎么广泛的推向世人,不是弄一堆堆在书桌上的垃圾,没有看差不多如同垃圾,而是编定当代能适用,未来能很好传承的新经典。
总之一句话,不制造一堆没有用的垃圾出来,不仅要考虑融通古今,还要有总结性的创建,更重要的是其中要有新颖的理论思想出现,而不是当啃老族,啃曾经的死骨头烂东西。当然了,还需要设定一条权限,那就是修订以后,允许天下人来质疑不合理之处,而不是一人独大,弄出来就神圣不可侵犯。见解独到、观点新颖者,给予赞赏和金钱上的奖励。
五、重订堪定新六经纲要浅说
诗━━借“天文律吕”重新校正“五音六律”音准,以《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为根基,重新堪定“诗三百”。
书━━以“天文历数”为根基,参考于《尚书》,重新堪定、精简二十四史,以“少而精,直指核心、要领”为方向来校正。
礼━━以“天文历法”的“月令”为根本,考校原本“三礼”内容,补入后世精华精论。
乐━━以“乐记”为骨架纲要,以“天文律历”为血肉,重新编册“千年乐律”。
易━━以“天文历法”为根本,以“通行易”为主干,以“纬书”为参照。
春秋━━“不失于时”本为春秋,春秋在孔子哪里是列国之史。于当今当下,可参照孔子《春秋》进行新刊,同时纳入不失时的《黄帝内经》。
如此,华夏当世当代的新六经文化体系也就形成了。
六、结束语
《重订堪定中华民族新六经倡议》也仅是抛砖引玉,此非一时一刻能完成的,需要更多同胞同仁的努力,也需要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出来才有可能在当代完成。
当然,寥寥数语也不足以回答这样一重大话题,内容也仅供参考,也并不是什么完全的定论,此文也只不过是草稿展示,难登大雅之堂。有更好的思考,更好想法的朋友,也欢迎批评指正。内容也限于网络,不便公开太多。对此话题还想听一听天文苑看法的朋友随时欢迎交流,天文苑也很愿意把与之相关的更多观点分享给大家。
此事也并非天文苑能做到的,天文苑也无力做此事。公开此文,也仅只希望更多的同胞同仁在培养人才方面可以更多的从这个角度去考虑,我们都共同期待:假以时日,能有一批可以真正出来修订华夏新六经的新型人才。他们能以自身的能力融汇古今,构建出全新的华夏新理论思想体系来,真正做到理论思想的震古烁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