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研究所 > 道德哲学研究所

‌读不懂老子《道德经》的真正原因

栏目:道德哲学研究所|时间:2025-03-18 18:34|阅读:13

  ‌读不懂老子《道德经》的真正原因

  作者:朱云川

  坚持老学三原则——以老解老、道法自然(真实)、易知易行,才能真正读懂老子《道德经》。

  比如,朱云川老师的《老子正本》,以老解老(道德天梯)解决版本杂多问题,道法自然(真实为据)解决译文正确问题,易知易行(现实管用)解决浮夸乱赞问题。

  反之,诸子百家习惯于盲人摸象、裂道自专、不知不行(空谈),所以根本读不懂老子《道德经》。

  比如,道家以道(概念)为本,没有标准。墨家以德(实干)为本,不断试错;儒家以仁(人心)为本,曲学阿世;法家以义(规矩)为本,形式主义;兵家以礼(暴力)为本,背道而驰;杂家以智(前识)为本,道听途说;宗教以信(迷信)为本,崇拜鬼神。

  根据上述提纲,分析一下诸子百家读不懂老子《道德经》的具体原因。(朱云川)

  

  以下为根据朱老师提纲,由人工智能Ai写成的分析文章,可供参考!

  《诸子百家难以读懂〈道德经〉的真正缘由》

  

  一、道家:概念模糊缺乏标准

  

  道家以道(概念)为本,然而在解读《道德经》时却面临着没有标准的困境。道是一个极为抽象和宏大的概念,道家在阐释时往往难以给出明确、统一的界定。这就如同在黑暗中摸索,没有一盏明确的灯塔指引方向。

  在解读《道德经》时,由于缺乏标准,不同的道家学者可能对“道”有着千差万别的理解。例如,有的可能将“道”解读为一种神秘的宇宙力量,有的则可能侧重于将其理解为一种哲学上的抽象存在。这种理解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他们难以精准地把握老子在《道德经》中对“道”的阐述。

  老子所言之“道”虽深邃难懂,但在《道德经》的文本体系内是有其内在逻辑和特定指向的,缺乏标准的解读方式容易偏离老子的本意,从而无法真正读懂这部经典。

  

  二、墨家:实干中的不断试错与偏离

  

  墨家以德(实干)为本,这种注重实干的理念在解读《道德经》时却陷入不断试错的境地。墨家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强调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自己的学说。然而,在解读《道德经》时,这种实干精神可能会导致他们过于关注自身的实践模式,而忽略了《道德经》中独特的思想体系。

  《道德经》中的思想是一种对宇宙、人生、社会等多方面的宏观思考,并非单纯的实践指南。墨家在解读过程中,可能会将自己的实干经验过度代入,试图从实践的角度去理解老子的思想,却没有充分考虑到《道德经》的思想深度和独特内涵。

  例如,他们可能会将老子的“无为”简单理解为不做某些事情,而忽略了“无为”背后顺应自然规律的深意。这种不断试错的解读方式,使得墨家难以真正触及《道德经》的核心思想,从而读不懂这部经典著作。

  

  三、儒家:曲学阿世的解读倾向

  

  儒家以仁(人心)为本,在解读《道德经》时存在曲学阿世的问题。儒家思想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以“仁”为核心构建其学说体系。然而,在解读《道德经》时,这种以人心为导向的解读方式容易受到社会政治和世俗观念的影响。

  儒家学者可能会为了迎合当时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或者政治需求,对《道德经》进行歪曲性的解读。他们往往从维护社会秩序、倡导人际和谐的角度出发,将《道德经》中的思想强行纳入儒家的框架之中。

  例如,将老子的“小国寡民”解读为一种封建保守的社会理想,而忽略了其背后对自然、质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度文明弊端的反思。这种曲学阿世的解读方式,使得儒家无法按照《道德经》本身的思想脉络去理解,进而无法真正读懂老子的思想。

  

  四、法家:形式主义的解读局限

  

  法家以义(规矩)为本,在解读《道德经》时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沼。法家重视建立明确的规矩和制度,以法治国是其核心思想。然而,这种对规矩的过度强调在解读《道德经》时却成为了一种阻碍。

  《道德经》所倡导的“道”是一种自然的、超越形式的规律,而法家在解读时往往过于注重形式上的规则和制度,难以理解老子思想中那种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境界。

  例如,法家可能会将老子所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简单理解为一种统治手段的谨慎性,而忽略了其中蕴含的不要过度干预、让事物自然发展的深意。这种形式主义的解读方式,使得法家只能看到《道德经》的表面,无法深入理解其内在的哲学思想,从而无法真正读懂这部经典。

  

  五、兵家:背道而驰的理念冲突

  

  兵家以礼(暴力)为本,这一理念与《道德经》背道而驰,导致其难以读懂《道德经》。兵家的核心在于军事战略和战争艺术,暴力是其实现目的的手段。而《道德经》倡导的是和平、反对战争,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兵家在解读《道德经》时,由于其自身学说根基与老子思想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很难从《道德经》中汲取到符合自身理念的思想内涵。

  例如,对于老子所说的“不以兵强天下”等反对战争暴力的观点,兵家可能无法从内心深处真正接受,而是从军事战略的角度去曲解或者忽视这些观点。这种理念上的冲突使得兵家在解读《道德经》时如同隔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难以理解老子的真正意图。

  

  六、杂家:道听途说的知识来源缺陷

  

  杂家以智(前识)为本,其解读《道德经》的方式存在道听途说的问题。杂家试图综合多家学说,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知识来源往往是不确切的、零散的传闻和前人的只言片语。

  这种道听途说的知识获取方式缺乏严谨性和系统性。在解读《道德经》时,杂家无法深入挖掘老子思想的根源和内涵,只能凭借一些表面的、未经证实的信息来理解。

  例如,他们可能会根据一些流传的故事或者未经深入考证的说法来解读《道德经》中的某些语句,而忽略了《道德经》文本内部的逻辑关系和思想脉络。这种不扎实的知识基础使得杂家难以真正读懂《道德经》。

  

  七、宗教:迷信崇拜的解读误区

  

  宗教以信(迷信)为本,在解读《道德经》时陷入崇拜鬼神的误区。宗教往往依赖于对超自然力量的迷信和对鬼神的崇拜,这种信仰模式与《道德经》中所蕴含的理性思考和自然哲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宗教在解读《道德经》时,可能会将其中的一些概念与宗教教义中的神秘元素相混淆,试图从宗教的角度去解读老子的思想,而忽略了《道德经》本身是一部基于对自然、社会、人生深刻观察和思考的哲学著作。

  例如,将老子所说的“道”神化,视为一种具有宗教神性的存在,而不是按照《道德经》中的哲学语境去理解其为一种自然规律和宇宙本原。这种迷信崇拜的解读方式使得宗教无法以正确的视角去解读《道德经》,从而读不懂这部经典。

  

  总结:

  

  诸子百家由于各自在解读理念、方法和知识基础等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如道家的概念无标准、墨家的实干试错、儒家的曲学阿世、法家的形式主义、兵家的理念冲突、杂家的道听途说以及宗教的迷信崇拜等,导致他们难以遵循老学三原则,从而根本读不懂老子的《道德经》。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坚持以老解老、道法自然(真实)、易知易行这三个原则对于准确解读《道德经》的重要性。

  

  关注朱老师公众号,觉醒不分早晚,余生一路同行!

0
0

赞赏码.jpg


老子大学(共产主义ABC) www.gczyabc.cn  网站地图 红军大学(毛泽东人民讲)
电话:15998980906 地址:中国重庆市南岸区南城大道28号渝南佳苑 邮箱:2418393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