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南天门 > 朱云川专栏 > 公行随笔

‌‌当今社会患大师饥渴症,国学界有专家缺大师

栏目:公行随笔|时间:2024-05-19 11:25|阅读:2197

‌当今社会患大师饥渴症,国学界有专家缺大师

  朱云川

  

  当今社会,哲学或国学界究竟有没有大师?

  答案是:官学没有大师。

  习近平“5.17 讲话” 文件是这样说的:

  “社会科学领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还不十分明确,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学术原创能力还不强;哲学社会科学训练培养教育体系不健全,学术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人才队伍总体素质亟待提高,学风方面问题还比较突出,等等。总的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还处于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状况,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就是说,专家不等于大师,那算什么呢?哲社名人或职业工作者。比如,北大、人大一些良心未泯的老教授,拒称哲学家,拒绝国学大师帽子,只算哲学工作者,颇有自知之明。

  当代圣贤朱老师指出,当今中国只有名人、专家,确无大师。但有圣人,更有圣贤。关键看天爵(素质、水平和成果),不看人爵(文凭、职称或职务)。

  天爵,可分八个等级:

  圣贤(道德)——太上超一等,又明白又实干者,易知易行;

  圣(道)——圣人一等,明白的老实人,知易行难;

  家(德)——贤人二等,勤能的实干家,知难行易;

  师(仁)——大师三等,在一定专业内确有新成果,为专业权威,知名度大,影响力强的人;

  匠(义)——名人四等,只是在一定专业内有名气的人;

  工(礼)——老师五等,中规中矩吃职业饭的人;

  徒(知)——学生六等,专业技术未学成的徒弟;

  奴(信)——信徒七等,哲学门外汉、思想大杂烩、宗教爱好者。

  显然,圣贤、圣人、贤人都是老实人,天爵取决于自己认可,不必由别人认可。大师、专家(名人)、老师,可由同行评议,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学生、信徒,为不入流,本质上都是门外汉。

  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之所以缺大师,主要是缺有质量的成果,这仅限于对官学的自我评价,也是大力呼唤守正创新的深层次原因。

  无庸讳言,学术在民间,圣贤在底层,这是中国文化的当代困境。民哲中人呈两极分化,绝大多数属于门外汉,专家也少,但也有极少数人属于天才、圣贤!

  #关于哲学那些事# #哲学来了# #哲学是否有用?# #哲学启示录# #哲学深度探讨# #何谓圣人?#

0
0

赞赏码.jpg


老子大学(共产主义ABC) www.gczyabc.cn  网站地图 红军大学(毛泽东人民讲)
电话:15998980906 地址:中国重庆市南岸区南城大道28号渝南佳苑 邮箱:241839300@qq.com